[发明专利]内部通风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524501.5 申请日: 2013-10-28
公开(公告)号: CN103786656A 公开(公告)日: 2014-05-14
发明(设计)人: S·施米茨 申请(专利权)人: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主分类号: B60R13/02 分类号: B60R13/02
代理公司: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代理人: 苏娟
地址: 德国斯*** 国省代码: 德国;DE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内部 通风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辆,该机动车辆具有一个结构部件以及第一内饰件和第二内饰件。

背景技术

内饰件通常以一种线性方式彼此对接,由此应实现一种尽可能视觉美观的并且连续的内饰件。然而,通过两个内饰件在一个对接区域的直接的彼此对接还会提供一种流体密封的连接,该连接不利于有效的内部通风。然而,此类内部通风对于增强舒适性是绝对必要的,尤其是在关闭车门时。

因此,在迄今的机动车辆中在单独的内饰件中提供了槽缝形式的开口,但这些开口对于内部设计产生了不利影响。此外,这些槽缝的功能至少对于有经验的最终用户而言是比较容易辨别的,由此不能实现尽可能不显眼地实现内部通风的目标。除此之外,有可能看到此类槽缝里面,从而使得最终用户能够看到技术上和/或就颜色而言与该内部不协调的并且由该内饰件根据其目的通常旨在完全覆盖的表面和元件(例如,涂漆的车身本体,线缆,隔离件等),其结果是丧失品质感。此外,此类槽缝代表了在注塑模制中在流动技术上产生干扰的开口,其结果是由于这些开口而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接缝额外地对该内饰件的机械特性和视觉特性产生不利影响。由于这些与接缝和低截面模量相关的现象,在这些单独的槽缝之间延伸的腹板具有低的抗机械负荷能力并且尤其在这些腹板与行李相接触时可能比较快地破裂。

此类槽缝的另一个缺点可以视为是对空气的不准确引导,这是由于在这些槽缝后面的空气流是以一种分散的方式局部分布的,并且在此过程中发生的旋涡减低了通风的有效性,从而必须将这些槽缝制作得甚至更大以补偿这种效率降低。此外,此类槽缝大大地限制了该内饰件的表面设计的自由度,因为在缺少可供使用的层压面积的情况下,这些单独的槽缝之间的可能窄的腹板只能通过大量的努力以一种装饰材料覆盖,并且此外,这些单独的槽缝随后必须在实际的层压处理之后被任意切割,这通常是手工操作的并且因此是昂贵的并且涉及高的与工艺相关的风险。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关注的问题是为具有结构部件以及第一内饰件和第二内饰件的机动车辆提供一种改进的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有效的内部通风而没有视觉上的或其他的不利影响。

根据本发明,这个问题是由独立权利要求1的主题解决的。多个有利的实施例形成了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本发明所基于的总体思路是,机动车辆内饰的第一内部装饰件在对接区域中朝向第二内部装饰件设有至少部分凹入的拱形部,这种拱形部是在与一个第二内饰件的一个对接区域的一个或多个区段中的,所述拱形部省去了这两个内饰件在此区域中直接的相互对接并且在一个客舱内部与一个通风空间之间形成了一个空气通道,这尤其是在快速关闭车门时能够无问题地对客舱内部进行通风、但同时具有视觉愉悦的设计并且此外不会具有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何机械性缺点或困难的生产步骤。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辆因此具有一个结构部件以及如上所描述的第一内饰件和第二内饰件,这些内饰件在这个对接区域中直接相互接合并且通常在此区域中以空气或流体密封的方式彼此相连。在此情况下,这两个内饰件使该客舱内部与一个通风空间分隔开,该通风空间位于该结构部件与所述内饰件之间。根据本发明,现在该第一内饰件在该对接区域中部分地(即局部受限制地)具有朝向该第二内饰件的一个凹入的拱形部,所述拱形部省去了在此区域中本来存在的对接并且由此在该客舱内部与该通风空间之间形成一个空气通道,这是由于这些第一和第二内饰件在此区域中彼此不再直接彼此接合,而是相反地被设置成彼此间隔开。在此,该第一内饰件的拱形部视觉不可见或仅仅很困得地可见,因此不必具有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设计缺陷。此外,凹入的拱形部不具有例如像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槽缝一样的机械弱化部,因此可以实现通风功能而不带任何机械影响。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内饰件具有的特别优点是定向的空气流被迫使通过该空气通道并且不易产生迄今妨碍高效内部通风且分散的空气流。

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一个有利改进方案中,该第一内饰件的这种凹入的拱形部围绕该第二内饰件的一个自由壁末端沿半径R延伸并且基本上对应于一个圆柱体的外周面。由此有可以实现一种就流体技术而言特别有效的空气通道的布置,从而使得所述通道能够特别好地执行其实际通风功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未经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45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