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569238.9 申请日: 2019-06-27
公开(公告)号: CN110306656A 公开(公告)日: 2019-10-08
发明(设计)人: 谢建和;吴超;刘锋;李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E04B1/20 分类号: E04B1/20;E04B1/21
代理公司: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代理人: 王锦霞
地址: 510006 广东省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预制叠合梁 预制柱 组合节点 预制 预制叠合板 框架结构 装配式混凝土 框形结构 施工工艺 承载力要求 垂直设置 电网调度 环绕连接 生产效率 施工周期 一端连接 组合连接 插接 拼装 套接 现浇 钢筋 制作
【说明书】:

发明涉及电网调度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包括预制柱、预制叠合梁、预制叠合板以及用于组合连接预制叠合梁及预制柱的预制组合节点,预制组合节点与预制柱插接,预制叠合梁的一端连接于预制组合节点、另一端与相邻的预制叠合梁套接,预制叠合梁与预制柱垂直设置;多组预制叠合梁环绕连接形成框形结构,预制叠合板置于框形结构上。本发明预制柱、预制叠合梁、预制叠合板及预制组合节点均可根据不同节点的尺寸、钢筋型号、承载力要求进行预制,并采用预制柱、预制叠合梁、预制叠合板及预制组合节点拼装得到框架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避免采用现浇做法制作节点导致的施工周期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调度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国内外应用装配技术进行工程建设时,使用最多、研究最集中、最关注的系统之一,因其具有建筑空间布置灵活、预制率较高、环保节能以及显著的经济效益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节点区域是其薄弱部位,梁-柱之间节点的连接直接影响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因此确保装配式框架结构节点区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对整体结构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的连接方式依据施工形式的差异,大致可以划分成干连接方式和湿连接方式两个类别,其中,湿连接节点是采用型钢、钢筋或锚固等方式把预制构件柱、梁等连接起来,在其连接处后浇混凝土或填充灌浆料连接而成的连接方式,是较为常用和研究较多的连接方式。目前,在绝大部分的湿连接节点中,是将在工厂加工完成的预制梁、柱和板等构件托运到施工现场,在现场进行拼接,但由于节点部分受力复杂、布筋众多,节点区域往往采取现浇的做法,即在非节点区域拼装完成后再开始绑扎节点区钢筋,待浇筑完节点区混凝土后再开始下一层结构的施工。这种方式由于节点采用现浇做法,需要等本层混凝土达一定强度才能开始上一层结构的施工,施工周期较长,与传统现浇结构相比,无明显优势,且节点质量无法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及其施工工艺,能够根据不同节点的尺寸、钢筋型号及承载力要求进行预制,既保证了节点的质量,又缩短了施工现场作业时间,符合装配式建筑预制率高、节能环保、经济效益高的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包括预制柱、预制叠合梁、预制叠合板以及用于组合连接预制叠合梁及预制柱的预制组合节点,所述预制组合节点与所述预制柱插接,所述预制叠合梁的一端连接于预制组合节点、另一端与相邻的预制叠合梁套接,所述预制叠合梁与预制柱垂直设置;多组预制叠合梁环绕连接形成框形结构,所述预制叠合板置于所述框形结构上。

本发明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制柱、预制叠合梁、预制叠合板及预制组合节点均可根据不同节点的尺寸、钢筋型号、承载力要求进行预制;施工时,将预制组合节点安装于预制柱上,将预制叠合梁套接安装,并将预制叠合板搁置于预制叠合板围绕形成的框形结构上,再浇筑现浇层的混凝土。由于本发明的叠合梁和预制组合节点均采用预制结构,且本发明的框架结构主体采用拼装的成型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有效避免采用现浇做法制作节点导致的施工周期长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组合节点的两对侧面伸出设有多组平行设置的第一纵筋,所述预制柱设有多个与第一纵筋插接的第一插孔。第一纵筋贯穿预制组合节点保障预制组合节点的强度,伸出预制组合节点的部分插入第一插孔中实现预制组合节点与预制柱的拼接,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周期短。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柱设有多组第一灌浆孔,所述第一灌浆孔与所述第一插孔垂直连通设置。通过第一灌浆孔向第一插孔中灌浆增强预制组合节点与预制柱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保证预制组合节点的质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92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