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EGFR酪氨酸激酶的临床重要突变体的选择性抑制剂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80016875.2 申请日: 2017-01-06
公开(公告)号: CN109328059B 公开(公告)日: 2021-08-17
发明(设计)人: Y.宋;A.J.布里奇斯 申请(专利权)人: CS制药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1/136 分类号: A61K31/136;A61K31/167;A61K31/404;C07D209/04;C07D471/04;C08F20/56
代理公司: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代理人: 张英
地址: 开曼群岛***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提供了式(I)或其子类结构或种类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酯、溶剂化物和/或前药,以及治疗或改善例如癌症的异常细胞增殖病症的方法和组合物,其中A、R2、R3、R10、E1、E2、E3、Y和Z如本文中定义。
搜索关键词: egfr 酪氨酸 激酶 临床 重要 突变体 选择性 抑制剂
【主权项】:
1.一种式(I)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酯或前药;其中,A为a、b、c、d、e、f、g、h、i和j中的每一个独立地为(形式)双键或(形式)单键,且X1、X2、X3、X4、X5、X6、X7、X8、X9、X10、X11和X12中无一个具有两个与其附接的(形式)双键;X1、X2、X3、X6、X7、X8、X9、X10、X11和X12每一个任选地经取代且独立地为C或选自由N、S和O组成的组的杂原子;且任选的取代基选自由=O(氧代基)、=S、=NR13、(=O)2、(O)(NR13)、R4和R13组成的组;或可替代地,X1、X2、X3、X6、X7、X8、X9、X10、X11和X12每一个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C、CH、CR4、C(R4)2、CR13、CH2、C=O、C=S、C=NR13、N、NR4、NR13、N(O)、S、S(O)、S(O)2、S(=O)(=NR13)、S(=NR13)2和O;在A1、A2、A3、A4a和A4b中,X4和X5中的每一个独立地为C或N;X1、X2、X3、X4、X5、X6、X7、X8、X9、X10、X11和X12中的至少四个为C、CR4或C(R4)2;在A1、A2、A3和A5中,X1为C、CH或N;在A4a中,X9为C、CH或N;在A4b中,X8为C、CH或N;在A4a和A4b中,X1为N、NR13、C(R4)2、C(O)、S(O)x、S(=O)(=NR13)、S(=NR13)2或CR4;在A1、A2、A3、A4a和A4b中,X2为N、NR13、C(R4)2、S(O)x、S(=O)(=NR13)、S(=NR13)2、C(O)或CR4;在A1、A2、A3、A4a和A4b中,X3为N、NR13、C(R4)2、C(O)、S(O)x、S(=O)(=NR13)、S(=NR13)2或CR4;在A5中,X2、X3、X4、X5和X6中的至少三个为C、C=O、CR4或C(R4)2;E1和E2独立地为C‑R1或N,其限制条件为E1和E2不同时为N;E3和Z独立地为CH或N;Y为R1独立地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羟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OCF3、‑OCH2CF3、‑OCH2CHF2、乙烯基、乙炔基、CF3、CHF2、CHO、CH2OH、CONH2、CO2Me、CONHMe、CONMe2和氰基;R2为R10、‑OCF3、‑OCHF2、‑OCF2CF3、‑OCH2CHF2、‑OCH2CF3、环丙基、环丙氧基、甲氧基、乙氧基或异丙氧基;R3为C2‑6烯基‑R7、C2‑6炔基‑R7、N(R10)C2‑6烷基‑NR10R10、N(R10)C2‑6烷基‑R7、O(CH2)pR7、N(R10)C(=O)(CH2)pR7、C(R5)=C(R5)(CH2)pR7或R7;每个R4独立地为H、氰基、硝基、卤基、‑C1‑6烷基、‑C1‑6卤烷基、C1‑6酰基‑C1‑6烷基‑、R7‑(CH2)pC(=O)‑C1‑6烷基‑、羧基‑C1‑6烷基‑、C1‑6烷基氧基羰基‑C1‑6烷基‑、R7‑(CH2)pO‑C(=O)‑C1‑6烷基‑、R8R9N‑C(=O)C1‑6烷基‑、R7‑C2‑6烷基‑N(R10)‑C(=O)C1‑6烷基‑、‑C1‑6羟基烷基、C1‑6烷氧基‑C1‑6烷基‑、R7(CH2)pOC1‑6烷基‑、C1‑6酰基氧基‑C1‑6烷基‑、R7‑(CH2)pC(=O)O‑C1‑6烷基‑、C1‑6烷氧基‑C(=O)O‑C1‑6烷基‑、R7(CH2)pO‑C(=O)‑OC1‑6烷基‑、R8R9N‑C(=O)OC1‑6烷基‑、C1‑6烷基‑N(R10)C(=O)O‑C1‑6烷基‑、R7(CH2)pN(R10)‑C(=O)O‑C1‑6烷基‑、R8R9N‑C1‑6烷基‑、R13R13N‑C1‑6烷基‑、R7‑C1‑6烷基‑、C1‑6酰基N(R10)‑C1‑6烷基‑、R7‑C1‑6酰基N(R10)‑C1‑6烷基‑、R7‑(CH2)pC(=O)(N(R10)‑C1‑6烷基‑、R7‑C0‑6烷基C(=O)N(R10)‑C1‑6烷基‑、C1‑6烷氧基‑C(=O)N(R10)‑C1‑6烷基‑、R7‑(CH2)pOC(=O)N(R10)C1‑6烷基‑、R8R9NC(=O)N(R10)C1‑6烷基‑、R10SO2‑N(R10)‑C1‑6烷基‑、R7‑SO2‑N(R10)‑C1‑6烷基‑、C1‑6烷基S(O)x‑C1‑6烷基‑、R7‑(CH2)pS(O)xC1‑6烷基‑、R7SO2C1‑6烷基‑、C1‑6烷基S(=O)(=NR13)‑C1‑6烷基‑、C1‑6卤烷基S(=O)(=NR13)‑C1‑6烷基‑、C1‑6烷基S(=NR13)(=NR13)‑C1‑6烷基‑、C1‑6卤烷基S(=NR13)(=NR13)‑C1‑6烷基‑、R7S(=O)(=NR13)C1‑6烷基‑、R7S(=NR13)(=NR13)‑C1‑6烷基‑、‑C2‑6烯基、‑C2‑6卤基烯基、R7‑C3‑6烯基‑、C1‑6烷氧基‑C3‑6烯基‑、‑C2‑6炔基、‑C2‑6卤基炔基、R7‑C2‑6炔基‑、C2‑6炔基‑、C1‑6酰基‑、R7‑(CH2)pC(=O)‑、R7‑C1‑6烷基‑C(=O)‑、C1‑6羟基烷基‑C(=O)‑、C1‑6烷氧基‑C1‑6烷基‑C(=O)‑、C1‑6烷基S(O)x‑C1‑6烷基‑C(=O)‑、羧基、‑C1‑6烷氧基羰基、R7‑(CH2)p氧基羰基‑、‑C(=O)NR8R9、R7‑(CH2)p‑N(R10)‑C(=O)‑、羟基、‑C1‑6烷氧基、‑C1‑6卤基烷氧基、C1‑6烷基‑N(R10)C(=O)‑C1‑6烷氧基‑、R7(CH2)pO‑、R7(CH2)pOC(=O)OC2‑6烷氧基‑、R7(CH2)pN(R10)‑C(=O)O‑C2‑6烷氧基‑、R8R9N‑C(=O)OC2‑6烷氧基‑、C1‑6烷氧基‑C(=O)N(R10)‑C2‑6烷氧基‑、R7‑(CH2)pOC(=O)N(R10)C2‑6烷氧基‑、R8R9NC(=O)N(R10)C2‑6烷氧基‑、C1‑6烷氧基羰基C1‑6烷氧基‑、R7(CH2)pOC(=O)C1‑6烷氧基‑、C1‑6酰基氧基、R7‑(CH2)pC(=O)O‑、‑NR8R9、‑NR13R13、R8R9N‑C2‑6烷基‑N(R10)‑、R7‑C2‑6烷基‑N(R10)‑、C1‑6酰基‑N(R10)‑、C1‑6烷氧基羰基‑N(R10)‑、R8R9N‑C(=O)‑N(R10)‑、R7‑C1‑6酰基‑N(R10)‑、C1‑6烷基S(O)2‑N(R10)‑、R10S(O)2‑N(R10)‑、C1‑6卤烷基S(O)2‑N(R10)‑、R7SO2‑N(R10)‑、硫基、C1‑6烷基S(O)x‑、C1‑6卤烷基S(O)x‑、R7‑(CH2)pS(O)2‑、R7SO2‑、C1‑6烷基‑S(=O)(=NR13)‑、C1‑6卤烷基‑S(=O)(=NR13)‑、C1‑6烷基S(=NR13)(=NR13)‑、C1‑6卤烷基‑S(=NR13)(=NR13)‑、R7S(=O)(=NR13)‑、R7S(=NR13)(=NR13)‑、C6‑12芳基、C6‑C12芳基‑C1‑C6烷基‑、5‑12元杂芳基、5‑12元杂芳基‑C1‑C6烷基‑、C3‑8环烷基‑、C3‑8环烷基‑C1‑C6烷基‑、C3‑8环烯基‑、C3‑8环烯基‑C1‑C6烷基‑、4‑12元单环或双环杂环基‑或4‑12元单环或双环杂环基‑C1‑C6烷基‑;在R3中,R5为H、F、CF3、CHF2或C1‑C6烷基;在Y1和Y2中,R5a为H、F、Cl、CF3、CHF2、CF2C1‑6烷基、CF2CH2NR8R9、CH2NR8R9、CN或C1‑6烷基;在Y1和Y2中,R6e为R10、H、F、芳基、杂芳基、环烷基、杂环烷基、(CH2)mCHR10R7、CF2(CH2)mCHR10R7或C(R10)2R7;在Y4和Y5中,R6t为C1‑6烷基、C3‑6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杂环烷基、(CH2)mCHR10R7、C(R10)2R7;在Y1和Y2中,R6z为H、F、Cl、CF3、CHF2、CF2C1‑6烷基或C1‑6烷基;或可替代地,在Y1和Y2中,R6e和R6z一起形成R6eR6zC=;或可替代地,在Y1和Y2中,R6e和R6z连同两者所附接的sp2碳原子一起形成4至7元脂环族环,其中环原子之一任选地经NR8、O、S(O)x、S(=O)(=NR8)、P=O、P(=O)(OR8)、OP(=O)(OR8)O置换,且所述脂环族环任选地经一个或多个选自由卤素、氧代基、OH、OR8和NR8R9组成的组的取代基取代;R7为OH、NR8R9、O(CH2)qNR8R9、C1‑6烷氧基、C1‑6烷氧基‑C1‑6烷氧基、C2‑6羟基烷氧基、氧杂环丁烷基、氧杂环丁烷基氧基、氧杂环丁烷基氨基、氧杂环戊烷基、氧杂环戊烷基氧基、氧杂环戊烷基氨基、氧杂环丙烷基、氧杂环丙烷基氧基、氧杂环丙烷基氨基、氧杂环庚烷基、氧杂环庚烷基氧基、氧杂环庚烷基氨基、氮杂环丁烷基、氮杂环丁烷基氧基、氮杂环丁烷基氨基、吡咯烷基、吡咯烷基氧基、吡咯烷基氨基、哌啶基、哌啶基氧基、哌啶基氨基、氮杂环庚烷基、氮杂环庚烷基氧基、氮杂环庚烷基氨基、二氧杂环戊烷基、二噁烷基、吗啉基、硫代吗啉基、硫代吗啉基‑S,S‑二氧化物、哌嗪基、二氧杂环庚烷基、二氧杂环庚烷基氧基、二氧杂环庚烷基氨基、氧氮杂环庚烷基、氧氮杂环庚烷基氧基、氧氮杂环庚烷基氨基、二氮杂环庚烷基、二氮杂环庚烷基氧基、二氮杂环庚烷基氨基、(3R)‑3‑(二甲基氨基)吡咯烷‑1‑基、(3S)‑3‑(二甲基氨基)吡咯烷‑1‑基、3‑(二甲基氨基)氮杂环丁烷‑1‑基、[2‑(二甲基氨基)乙基](甲基)氨基、[2‑(甲基氨基)乙基](甲基)氨基、5‑甲基‑2,5二氮杂螺[3.4]辛‑2‑基、(3aR,6aR)‑5‑甲基六氢‑吡咯并[3,4‑b]吡咯‑1(2H)‑基、1‑甲基‑1,2,3,6‑四氢吡啶‑4‑基、4‑甲基哌嗪‑1‑基、4‑[2(二甲基氨基)‑2‑氧代基乙基]哌嗪‑1‑基、甲基[2‑(4‑甲基哌嗪‑1‑基)乙基]氨基、甲基[2‑(吗啉‑4‑基)乙基]氨基、1‑氨基‑1,2,3,6四氢吡啶‑4‑基、4‑[(2S)‑2‑氨基丙酰基]哌嗪‑1‑基,都能够任选地经OH、OR10、氧代基、卤素、R10、CH2OR10或CH2NR8R9取代;R8和R9独立地为H、‑CD3、C1‑6烷基、C1‑6卤烷基、C3‑6烯基、C3‑6卤基烯基、C3‑6炔基、C3‑C6卤基炔基、C3‑8环烷基、C3‑8环烷基‑C1‑C6烷基‑、C3‑8卤基环烷基、C3‑8卤基环烷基‑C1‑C6烷基‑、C3‑8环烯基、C3‑8环烯基‑C1‑C6烷基‑、C3‑8卤基环烯基、C3‑8卤基环烯基‑C1‑C6烷基‑、C1‑C6酰基、C1‑C6酰基‑C1‑C6烷基‑、4‑12元单环或双环杂环基、4‑12元单环或双环杂环基‑C1‑C6烷基‑、C6‑C12芳基、C6‑C12芳基‑C1‑C6烷基‑、5‑12元杂芳基或5‑12元杂芳基‑C1‑C6烷基‑;且R8和R9能够进一步独立地经至多三个选自羟基、C1‑6烷氧基、C1‑6羟基烷基、C1‑6烷氧基‑C1‑6烷基、C1‑6烷氧基‑C1‑6烷氧基、C2‑6羟基烷氧基、氧代基、硫羰基、氰基或卤基的取代基取代;或可替代地,R8和R9连同两者附接的N原子一起形成含有至多一个选自O、S或NR11的其它杂原子的4‑7元杂环,且所述杂环任选地经至多三个选自羟基、C1‑6烷氧基、C1‑6羟基烷基、C1‑6烷氧基‑C1‑6烷基、C1‑6烷氧基‑C1‑6烷氧基、C2‑6羟基烷氧基、氧代基、硫羰基、氰基或卤基的取代基取代;每个R10独立地为H、‑CD3、C1‑6烷基、C3‑6环烷基、C2‑6羟基烷基、C1‑6烷氧基‑C1‑6烷基或C2‑6烷基‑NR8R9;每个R11独立地为氢、C1‑C6烷基、C3‑C6烯基、C3‑C6炔基、C3‑C6环烷基、C6‑C12芳基、4‑12元杂环基或5‑12元杂芳基;或可取代地,两个R11连同与其附接的杂原子一起形成5‑8元杂环,其任选地经至多三个选自羟基、C1‑6烷氧基、C1‑6羟基烷基、C1‑6烷氧基‑C1‑6烷基、C1‑6烷氧基‑C1‑6烷氧基、C2‑6羟基烷氧基、氧代基、硫羰基、氰基和卤基的取代基取代;每个R13独立地为H、‑CD3、氰基、‑C1‑6烷基、‑C1‑6卤烷基、C1‑6酰基‑C1‑6烷基‑、R7‑(CH2)pC(=O)‑C1‑6烷基‑、羧基‑C1‑6烷基‑、C1‑6烷基氧基羰基‑C1‑6烷基‑、R7‑(CH2)pO‑C(=O)‑C1‑6烷基‑、R8R9N‑C(=O)C1‑6烷基‑、R7‑C2‑6烷基‑N(R10)‑C(=O)C1‑6烷基‑、‑C2‑6羟基烷基、C1‑6烷氧基‑C2‑6烷基‑、R7(CH2)pOC2‑6烷基‑、C1‑6酰基氧基‑C2‑6烷基‑、R7‑(CH2)pC(=O)O‑C2‑6烷基‑、C1‑6烷氧基‑C(=O)O‑C2‑6烷基‑、R7(CH2)pO‑C(=O)‑OC2‑6烷基‑、R8R9N‑C(=O)OC2‑6烷基‑、C1‑6烷基‑N(R10)C(=O)O‑C2‑6烷基‑、R7(CH2)pN(R10)‑C(=O)O‑C2‑6烷基‑、R8R9N‑C2‑6烷基‑、R7‑C2‑6烷基‑、C1‑6酰基N(R10)‑C2‑6烷基‑、R7‑C1‑6酰基N(R10)‑C2‑6烷基‑、R7‑(CH2)pC(=O)N(R10)‑C2‑6烷基‑、R7‑C0‑6烷基C(=O)N(R10)‑C2‑6烷基‑、C1‑6烷氧基‑C(=O)N(R10)‑C2‑6烷基‑、R7‑(CH2)pOC(=O)N(R10)C2‑6烷基‑、R8R9NC(=O)N(R10)C2‑6烷基‑、R10SO2‑N(R10)‑C2‑6烷基‑、R7‑SO2‑N(R10)‑C2‑6烷基‑、C1‑6烷基S(O)x‑C2‑6烷基‑、R7‑(CH2)pS(O)xC2‑6烷基‑、R7SO2C2‑6烷基‑、C1‑6烷基S(=O)(=NR10)‑C2‑6烷基‑、C1‑6卤烷基S(=O)(=N R10)‑C2‑6烷基‑、C1‑6烷基S(=N R10)(=N R10)‑C2‑6烷基‑、C1‑6卤烷基S(=N R10)(=N R10)‑C2‑6烷基‑、R7S(=O)(=N R10)C2‑6烷基‑、R7S(=NR13)(=NR13)‑C2‑6烷基‑、‑C3‑6烯基、‑C3‑6卤基烯基、R7‑C4‑6烯基‑、C1‑6烷氧基‑C4‑6烯基‑、‑C2‑6炔基、‑C2‑6卤基炔基、R7‑C2‑6炔基‑、C2‑6炔基‑、C1‑6酰基‑、R7‑(CH2)pC(=O)‑、R7‑C1‑6烷基‑C(=O)‑、C1‑6羟基烷基‑C(=O)‑、C1‑6烷氧基‑C1‑6烷基‑C(=O)‑、C1‑6烷基S(O)x‑C1‑6烷基‑C(=O)‑、‑C1‑6烷氧基羰基、R7‑(CH2)p氧基羰基‑、‑C(=O)NR8R9、R7‑(CH2)p‑N(R10)‑C(=O)‑、羟基、‑C1‑6烷氧基、‑C1‑6卤基烷氧基、C1‑6烷基‑N(R10)C(=O)‑C1‑6烷氧基‑、R7(CH2)pO‑、R7(CH2)pOC(=O)OC2‑6烷氧基‑、R7(CH2)pN(R10)‑C(=O)O‑C2‑6烷氧基‑、R8R9N‑C(=O)OC2‑6烷氧基‑、C1‑6烷氧基‑C(=O)N(R10)‑C2‑6烷氧基‑、R7‑(CH2)pOC(=O)N(R10)C2‑6烷氧基‑、R8R9NC(=O)N(R10)C2‑6烷氧基‑、C1‑6烷氧基羰基C1‑6烷氧基‑、R7(CH2)pOC(=O)C1‑6烷氧基‑、‑C1‑6酰基氧基、R7‑(CH2)pC(=O)O‑、‑NR8R9、R8R9N‑C2‑6烷基‑N(R10)‑、R7‑C2‑6烷基‑N(R10)‑、C1‑6酰基‑N(R10)‑、C1‑6烷氧基羰基‑N(R10)‑、R8R9N‑C(=O)‑N(R10)‑、R7‑C1‑6酰基‑N(R10)‑、C1‑6烷基S(O)2‑N(R10)‑、R10S(O)2‑N(R10)‑、C1‑6卤烷基S(O)2‑N(R10)‑、R7SO2‑N(R10)‑、C1‑6烷基S(O)x‑、C1‑6卤烷基S(O)x‑、R7‑(CH2)pS(O)2、R7SO2‑、C1‑6烷基‑S(=O)(=N R10)‑、C1‑6卤烷基‑S(=O)(=N R10)‑、C6‑12芳基、C6‑C12芳基‑C1‑C6烷基‑、5‑12元杂芳基、5‑12元杂芳基‑C1‑C6烷基‑、C3‑8环烷基‑、C3‑8环烷基‑C1‑C6烷基‑、C3‑8环烯基‑、C3‑8环烯基‑C1‑C6烷基‑、4‑12元单环或双环杂环基‑或4‑12元单环或双环杂环基‑C1‑C6烷基‑;或可替代地,两个R4、两个R13或R13和R4连同与其附接的原子一起形成5‑7元环,其可以为芳香族或部分饱和,且其能够含有至多两个选自N、O和S的杂原子;且所述5‑7元环任选地进一步经选自由=O(氧代基)、=S、=NR13、(=O)2、(O)(NR13)、R4和R13组成的组的基团取代;m为0、1、2或3;n=1、2或3;p=0、1、2、3或4;q=2、3或4;且x=0、1或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CS制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CS制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80016875.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具有肿瘤细胞铁死亡诱导、指示及化疗增敏作用的纳米颗粒-202310830158.0
  • 唐本忠;秦安军;胡蓉;张贵泉 - 华南理工大学
  • 2023-07-07 - 2023-10-20 - A61K31/13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肿瘤细胞铁死亡诱导、指示及化疗增敏作用的纳米颗粒,属于医药技术领域,该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为:将特定结构的近红外吸收分子、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四氢呋喃混合后得到混合溶液,再将混合溶液加入至水中,进一步超声、透析后得到所述纳米颗粒。该纳米颗粒可以与肿瘤细胞内过量的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发生反应,诱导肿瘤细胞发生铁死亡,同时,反应后的产物在405nm激光照射下可产生荧光,从而起到铁死亡的指示的作用,另外肿瘤细胞内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的消耗,会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程度,从而更好的实现对皮下荷瘤的抑制。
  • 厚朴酚和/或和厚朴酚芳环氨基取代类衍生物的抗低氧/缺氧损伤用途及药物组合物-202111402114.5
  • 张平平;刘晔;张玉英;谷俊英;于国坤 - 北京红惠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2021-11-19 - 2023-05-23 - A61K31/136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厚朴酚和/或和厚朴酚芳环氨基取代类衍生物的抗低氧/缺氧损伤用途及药物组合物。该厚朴酚和/或和厚朴酚芳环氨基取代类衍生物为通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盐:通式I中,R1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C1~C8的烃基,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或羟基,且R2和R3不同时为氢或羟基;R5选自H、C1~C12的酰基、单一氨基酸在羧基发生缩合后的剩余酰基部分、多肽在羧基发生缩合后的剩余酰基部分中的任意一种。上述通式I所示结构的衍生物可用于制备抗低氧/缺氧损伤药物,为预防和治疗因外环境低氧引起的疾病以及各种自身原因引起的疾病提供新的药物选择,解决当前抗低氧/缺氧药物间接性起效、起效慢等问题。
  • 米托蒽醌在制备地中海贫血治疗药物中的应用-202211157037.6
  • 刘瑞;聂玲;陈慧勇;刘静;张海航 - 中南大学
  • 2022-09-21 - 2023-04-21 - A61K31/136
  • 本发明提供了米托蒽醌在制备地中海贫血治疗药物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米托蒽醌腹腔注射β地中海贫血小鼠,可以促进地贫小鼠无效红系生成回归正常,改善骨髓终末红系分化,有效缓解红细胞的α/β珠蛋白链不平衡,提升红细胞总数及血红蛋白水平,同时降低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比例及脾肿大。经米托蒽醌治疗后,地贫小鼠无效造血、贫血和红系分化阻滞均得到有效缓解,无明显毒副作用,治疗实施方便,高剂量之后,只须低剂量维持即可保持疗效。
  • 化合物LM22B-10在制备角膜上皮及神经损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202110857536.5
  • 崔泽凯;陈建苏;唐仕波 -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2021-07-28 - 2023-03-17 - A61K31/136
  •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特别涉及化合物LM22B‑10在制备修复角膜上皮及神经创伤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一种化合物LM22B‑10在制备角膜上皮及神经损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领域。药效学试验证明,以角膜上皮损伤后的正常小鼠和I型糖尿病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在LM22B‑10滴眼给药后,角膜神经纤维长度和密度显著性增加,角膜上皮恢复速度明显提高,角膜敏感度基本恢复正常。本发明对角膜炎、干眼症、全飞秒激光近视矫正术、准分子激光手术、糖尿病等造成的角膜神经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以减轻患者眼部症状;药物毒性小,稳定性好,具有重要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 齿科用局部麻醉微针阵列-202210877331.8
  • 权英淑;神山文男 - 考司美德制药株式会社
  • 2018-11-01 - 2022-11-01 - A61K31/136
  •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易在口腔内应用且能够发挥出与应用部位相符的麻醉效果的微针阵列。本发明涉及一种速效性齿科局部麻醉制剂,其包括含有局部麻醉剂的微针阵列,通过贴附于口腔粘膜或牙龈,针部发生粘膜内溶解;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局部麻醉剂的微针阵列,微针的高度为5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微针的前端为直径1μm以上且50μm以下的圆形或者与该圆形具有相同面积的平面,微针阵列的基板厚度为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以及一种微针贴片,其包括上述微针阵列和该微针阵列的背面所具备的支承体。
  • 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药物中的应用-202010917305.4
  • 张辉;罗越文;周末 - 中山大学
  • 2020-09-03 - 2022-10-21 - A61K31/136
  • 本发明属于抗病毒药物领域,公开了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药物中的应用,所述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包括米托蒽醌、阿霉素或以上小分子化合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马米托蒽醌、阿霉素等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可极强的抑制新冠病毒SARS‑CoV‑2复制子RNA的合成及降低野生型新冠病毒SARS‑CoV‑2在细胞中的RNA拷贝量,从而抑制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复制,具有预防和/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作用。
  • 一种用于治疗宫颈癌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202210374938.4
  • 马雁冰;杨颖;杨英;刘清文;胡永茂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 2022-04-11 - 2022-07-15 - A61K31/136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宫颈癌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药物组合物由姜黄素(Cur)和米托蒽醌(MTX)组成,通过姜黄素和米托蒽醌联合处理肿瘤细胞,可使肿瘤细胞发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处于“濒死”状态,获得肿瘤细胞疫苗。通过动物实验评估MTX与Cur协同诱导发生ICD的肿瘤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中显示出有效抑制了肿瘤的生长,表明低剂量的MTX与Cur协同诱导肿瘤发生ICD所获得的肿瘤细胞疫苗,确实有其独特优势所在,可激发受试者发生显著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同时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
  • 米托蒽醌在制备预防或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药物中的应用-202210308109.6
  • 祁小飞 - 苏州大学
  • 2022-03-27 - 2022-07-12 - A61K31/136
  • 本发明公开了米托蒽醌在制备预防或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药物中的应用。如何预防以及治疗aGvHD是困扰血液界的一大难题,供体T细胞的数量及患者的年龄等均是导致aGvHD产生的重要因素,aGvHD的治疗方法多种,且目前尚未有药物能够彻底治愈它,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针对aGvHD的靶向药物来解决这一难题。本发明公开了米托蒽醌新的功能‑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的作用,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新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提及思路。
  • 一种米托蒽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202011612078.0
  • 刘庄;许欢;张瑞 - 苏州百迈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2020-12-30 - 2022-07-01 - A61K31/13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米托蒽醌药物组合物,包括第一组合物和第二组合物,所述第一组合物包括免疫佐剂和增溶剂形成的复合颗粒,所述第二组合物包括米托蒽醌盐酸盐或米托蒽醌乳酸盐、易溶性海藻酸盐、pH调节剂和赋形剂,通过改进剂型组合,克服了含米托蒽醌的化疗药物与可溶性海藻酸盐类辅料的配伍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米托蒽醌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 碱性品红在抗肿瘤中的应用以及药物-202010276112.5
  • 董海影;李洪杰;石寒冰;高子寒 - 齐齐哈尔医学院
  • 2020-04-09 - 2022-04-26 - A61K31/136
  • 本发明公开了碱性品红在抗肿瘤中的应用以及药物,涉及肿瘤治疗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碱性品红在制备用于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该肿瘤为EGFR表达呈阳性的肿瘤。本发明研究首次发现碱性品红可以显著改善晚期肺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同时能够抑制人肺腺癌细胞的增殖,降低PI3K、Akt和mTOR的mRNA表达,减弱p‑PI3K、p‑Akt和p‑mTOR的蛋白表达,提示碱性品红可用于肿瘤治疗列如EGFR表达呈阳性的肿瘤治疗中。本发明为防治EGFR表达呈阳性的肿瘤尤其是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后产生耐药性的肿瘤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新的策略和新的思路。
  • 一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3小分子抑制剂的合成方法及用途-202111337495.3
  • 朱依谆;丁倩;蔡江红;刘杨 - 澳门科技大学;依诺科技(香港)有限公司
  • 2021-11-09 - 2022-03-29 - A61K31/136
  • 一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3小分子抑制剂属西药制药领域,本发明主要涉及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3小分子抑制剂的结构、合成及在治疗肝癌等癌症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计算机筛选、模拟、合成了全新SMYD3小分子抑制剂,通过体内外实验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了所述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3小分子抑制剂在体外能能剂量依赖性地和SMYD3蛋白结合,降低SMYD3酶活力,计算机分析其具有良好成药性。在细胞水平能剂量依赖性降低多种癌细胞增殖,且对小鼠无明显毒性表征。能抑制NTG小鼠肝脏HepG2原位种植瘤的生长,能够降低小鼠体内肝原位瘤小鼠肝脏SMYD3蛋白表达量,证明所述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3小分子抑制剂对肝癌有显著治疗作用,安全有效。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