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生物质炭转化二氧化碳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080880.0 申请日: 2019-01-28
公开(公告)号: CN109694072A 公开(公告)日: 2019-04-30
发明(设计)人: 陈津;刘文谦;李振恒;刘淑洁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玖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1B32/40 分类号: C01B32/40;B01D53/81;B01D53/62
代理公司: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代理人: 宋林清
地址: 100176 北京市***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生物质炭转化二氧化碳的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通过微波加热使树叶炭化;将生物质炭与燃煤锅炉或燃气锅炉产生二氧化碳微波加热至700‑1100℃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装置包括生物质微波炭化炉、生物质炭加料装置、二氧化碳微波转化炉、二氧化碳供给装置和一氧化碳储存罐,二氧化碳微波转化炉的加料口与生物质微波炭化炉出料口连接,进气口与二氧化碳供给装置连接,一氧化碳储存罐的进气口与二氧化碳微波转化炉出气口连接,出气口与燃煤锅炉或燃气锅炉的燃料入口连接。该方法及装置可对燃煤供热公司、燃气供热公司、燃煤电厂排放的不纯的二氧化碳废气进行转化,合理利用城市落叶价值,节约煤炭、天然气等能源。
搜索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生物质炭 一氧化碳 转化炉 进气口 二氧化碳供给装置 微波 微波炭化炉 燃煤锅炉 燃气锅炉 微波加热 出气口 储存罐 生物质 供热 转化 二氧化碳废气 加料装置 燃料入口 燃煤电厂 炭化 出料口 加料口 燃煤 落叶 树叶 燃气 天然气 煤炭 排放 节约 能源
【主权项】:
1.一种利用生物质炭转化二氧化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步、通过微波加热使树叶炭化,得到生物质炭;第二步、将第一步中得到的所述生物质炭与燃煤锅炉或燃气锅炉产生的二氧化碳微波加热,在温度为700‑1100℃、压力为2‑10atm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其中,所述二氧化碳与所述生物质炭的摩尔比为1:(1‑1.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玖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玖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080880.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粗一氧化碳提纯的装置-201822254116.4
  • 黎鹏;苏科峰;项吴定;钟华;钱海玲;宋孝林;谢惠云;高嵩;李现民;吉荣;徐晶;陆连根;汤永其 - 上海华林工业气体有限公司
  • 2018-12-29 - 2019-11-01 - C01B32/40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粗一氧化碳提纯的装置,利用粗一氧化碳(RCO)生产精一氧化碳(PCO),包括依次连接的变温吸附单元(1)、冷箱(2),冷箱(2)出口分别连接CO压缩机(3)、变压吸附单元(4)和解吸气压缩机(5),变压吸附单元(4)出口连接氢气产品管路(9),CO产品管路(7)引出CO循环管路(8),并与解吸气压缩机(5)相连接,冷箱(2)与变压吸附单元(4)之间引出氢气循环管路(10),并与解吸气压缩机(5)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合成气分离装置中现有的CO压缩机和解吸气压缩机的富余能力,将RCO提纯净化为PCO,装置简单,流程方便,分离效果好。
  • 一种新型一氧化碳发生器-201822163122.9
  • 姜晓云 - 姜晓云
  • 2018-12-19 - 2019-10-29 - C01B32/40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一氧化碳发生器,包括燃烧炉,燃烧炉内部从下至少依次划分为氧化燃烧室、碳化区、干馏区和混合气体区;燃烧炉的顶部连通设置有进料管,进料管的顶部设置有倒锥形的料斗,料斗内设置有密封机构,氧化区内设置有炉箅子,燃烧炉的底部连通设置有倒锥形的排渣室,排渣室位于炉箅子的下方,排渣室的底部设置有可抽拉的炉条;燃烧炉的外侧设置有气水分离器,气水分离器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气水分离器的外侧设置有燃气混合室,燃烧炉与燃气混合室之间设置有风机,风机分别与排渣室和燃气混合室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一氧化碳发生器,结构简单,柴草颗粒燃烧稳定,碳化稳定、干馏稳定,使更稳定的形成一氧化碳。
  • 一种利用石墨烯基催化剂热还原CO2合成CO的方法-201510664371.4
  • 曹亚安;闫亚宾;颜赛 - 南开大学
  • 2015-10-15 - 2019-10-15 - C01B32/4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石墨烯基催化剂热还原CO2合成CO的方法,其发明内容包括:制备石墨烯基催化剂,建立热催化还原CO2合成CO的实验方法和热催化效率的评价方法。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该催化剂是先以鳞片状石墨为前驱体,参照Hummers的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然后制备出各种氧化物,最后通过化学剥脱法制备出氧化物复合石墨烯催化剂。该催化剂稳定性好,分散性强且其热还原CO2合成CO的催化效率远高于纯氧化物和石墨烯;该方法是在低温条件下(无光照)的密闭玻璃反应器中进行的,具有设备要求低、操作简单、无需光照、易应用等优点。本发明将为制备新型高效率热催化剂及在治理环境和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开辟新的方向。
  • 一氧化碳稳定同位素的制法及二氧化碳稳定同位素的制法-201910039310.7
  • 福田健治 - 大阳日酸株式会社
  • 2019-01-16 - 2019-08-13 - C01B32/40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将特定氧原子稳定同位素的丰度比控制为任意值的一氧化碳稳定同位素的制造方法及二氧化碳稳定同位素的制造方法。一氧化碳稳定同位素的制造方法通过混合一氧化碳和水蒸气,获得二氧化碳稳定同位素,混合所述二氧化碳稳定同位素和氢,所述一氧化碳选择性地包含选自由12C16O、12C17O、12C18O、13C16O、13C17O及13C18O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稳定同位素,所述水蒸气选择性地包含选自由H216O、H217O及H218O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稳定同位素。
  • CO的制备装置-201821568080.0
  • 桂思祥;周帅;张雷;张浩 - 江苏宏仁特种气体有限公司
  • 2018-09-25 - 2019-06-21 - C01B32/40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CO的制备装置,包括甲酸输液管、冷凝器、甲酸处理罐、甲酸加料罐、反应器、加热器和后处理设备;甲酸输液管从冷凝器内穿过并连通至甲酸加料罐,甲酸加料罐连通至甲酸处理罐,甲酸处理罐连通至反应器,反应器上设置有用于添加硫酸的硫酸输液管,加热器为反应器加热;反应器通过管路将生产的CO气体输送至冷凝器,冷凝器连接后处理设备。本实用新型的CO制备装置利用甲酸和硫酸的化学反应生产CO,为了得到高纯度的CO气体,本实用新型预先对甲酸加热,排出甲酸中溶解的氧气、氮气和甲烷等杂质气体;同时,本实用新型使生成的CO气体与甲酸在冷凝器进行热交换,同时实现甲酸的加热和CO的冷却,节约能源。
  • 一种一氧化碳净化装置-201820514461.4
  • 张志威;王海洋 - 山东力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2018-04-11 - 2019-06-18 - C01B32/40
  • 本新型公开一种一氧化碳净化装置,包括一氧化碳发生器、合成釜、连接管线及DCS控制系统,在一氧化碳发生器、合成釜连接管线上设置有过滤塔,所述过滤塔中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把过滤塔分成底部除尘腔和顶部催化除硫腔,底部除尘腔与催化除硫腔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湿法催化除硫腔体内设置有喷淋管,喷淋管连接循环水罐和水泵,喷淋管设置有喷头,催化剂放置板设置在喷头下方,干燥剂放置板设置在喷头的上方靠近催化除硫腔的顶部,除尘腔内部设置有除尘过滤网、底部有一氧化碳输入管线,催化除硫腔顶部设置有一氧化碳输出管线。
  • 一种生物质热解尾气中CO2的利用方法-201711155756.3
  • 张宗超;杜虹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2017-11-20 - 2019-05-28 - C01B32/40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质热解尾气中CO2的利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采用生物质热解过程产生的生物炭为还原剂,通过催化反应将热解尾气中含量较高的CO2还原为CO,优选的可以向反应体系中添加碱性金属催化剂来加快CO2的还原速度。其中,所述碱性金属催化剂为碱金属、碱土金属或稀土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将生物质热解产生的温室气体CO2转化为高附加值的CO,同时将热解过程产生的生物炭转化为CO,提高了生物质热解工艺中碳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燃料燃烧烟气裂解装置-201711078849.0
  • 刘仕文;李顺年;赵宁 - 刘仕文;李顺年;赵宁
  • 2017-11-06 - 2019-05-14 - C01B32/40
  •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燃烧烟气裂解装置,包括内部呈负压状态的烟雾消纳舱和第一可燃物质形成舱。燃料燃烧得到的烟气经过烟雾消纳仓后,经过预热‑混合水蒸气‑奇数次对撞之后能够使烟气中气体分子中心温度达到瞬时3000度的高温,烟气中的CO2分子能够在该高温下发生裂解反应,转换为离子态CO,之后经过第一可燃物质形成舱喷淋降温得到处于稳定状态的CO分子,完成了烟气转换为可燃气体的反应。本发明的上述方案,能够通过少量能量的消耗,完成烟气到可燃气体的转换过程,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够保证烟气中的所有物质均不必向大气环境中排放。
  • 一种利用生物质炭转化二氧化碳的方法及装置-201910080880.0
  • 陈津;刘文谦;李振恒;刘淑洁 - 北京玖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2019-01-28 - 2019-04-30 - C01B32/40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生物质炭转化二氧化碳的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通过微波加热使树叶炭化;将生物质炭与燃煤锅炉或燃气锅炉产生二氧化碳微波加热至700‑1100℃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装置包括生物质微波炭化炉、生物质炭加料装置、二氧化碳微波转化炉、二氧化碳供给装置和一氧化碳储存罐,二氧化碳微波转化炉的加料口与生物质微波炭化炉出料口连接,进气口与二氧化碳供给装置连接,一氧化碳储存罐的进气口与二氧化碳微波转化炉出气口连接,出气口与燃煤锅炉或燃气锅炉的燃料入口连接。该方法及装置可对燃煤供热公司、燃气供热公司、燃煤电厂排放的不纯的二氧化碳废气进行转化,合理利用城市落叶价值,节约煤炭、天然气等能源。
  • 利用NO选择氧化脱除CO原料气中氢气杂质的方法-201710476091.X
  • 姚元根;乔路阳;周张锋;崔国静;宗珊珊;吴娟;许东杰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2017-06-21 - 2019-04-16 - C01B32/4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NO选择氧化脱除CO原料气中氢气杂质的方法,该方法利用NO完全或部分替代O2作为氧化剂,通过选择氧化反应脱除CO原料气中的H2杂质。该技术方法包括两段脱氢流程,分别由两种具有不同成分和效能的催化剂驱动,通过分层脱氢可以灵活控制尾气中NO、N2O和O2的比例,方便操作人员根据后续CO合成工艺对原料气成分的要求做出具体调整,使整套工艺具备更高的效率和可操作性,解决原有脱氢工艺中存在的O2过量、后续CO合成工艺中存在的亚硝酸酯易分解等问题。该方法可应用于草酸酯、碳酸酯、乙二醇合成用CO原料气的脱氢净化。
  • 制备低氢CO气的工艺-201611149108.2
  • 杨金帅;崔国栋;胡文宾 - 山东迅达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2016-12-14 - 2019-04-09 - C01B32/40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低氢CO气的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选用无水低氢焦炭或者先将低氢焦炭低温脱水,和无水二氧化碳和氧气在造气炉内制取粗煤气,粗煤气经余热回收和冷却,除焦油、粉尘;(2)脱除HCl、HCN、NOx、SO3和AsH3、PH3等成分;(3)加热至200~230℃,进入COS水解‑H2S直接氧化反应器,催化剂床层温度200‑250℃,气流空速300‑1000h‑1;反应器内混装或叠层装填TiO2基中温有机硫水解催化剂及TiO2基硫磺回收催化剂,将硫化物基本转化为单质硫;(4)冷凝分离单质硫,进氧化脱硫塔粗脱硫;(5)脱除水分;(6)脱除CO2,制得本发明的低氢CO气,分离出的无水富CO2气回造气炉循环利用。
  • 分解CO2的方法、系统及其用途-201610279521.4
  • 李君利;武祯;张辉;曾志 - 清华大学
  • 2016-04-28 - 2019-02-05 - C01B32/40
  • 本发明公开了分解CO2的方法、系统及其用途,其中分解CO2的方法包括:将CO2置于辐射源辐射范围内,以便利用电离辐射将所述CO2分解为CO和O2。利用本发明的分解CO2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CO2分解,得到工业上有利用价值的CO和O2,并且,充分利用了释放电离辐射的装置或材料,实现了废物再利用,相当于零能耗,成本低而效率高。
  • 一氧化碳提纯装置-201820553741.6
  • 王一鸣;韩联国;张超;高毅;袁帅;赵金涛;李云;冉伟;侯文义;刘涛 - 安阳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2018-04-18 - 2019-02-01 - C01B32/40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分离领域,特别涉及一氧化碳提纯装置,包括吸收塔和缓冲罐,所述吸收塔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至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分别通过输送管道连接三个阶段的水冷却器,第一个阶段水冷却器包括第一个一段水冷却器、袋式除尘器和第二个一段水冷却器,压缩机和第一个一段水冷却器之间的输送管道上布设第一分支输送管道,第一分支输送管道连接袋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通过输送管道连接第二个一段水冷却器,第二个阶段的水冷却器包括二段水冷却器,第三个阶段的水冷却器包括三段水冷却器,所述三段水冷却器上的输送管道上布设第二第一分支输送管道,所述第二分支输送管道连接至袋式除尘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有效提高生产运行效率。
  • 一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201610980882.1
  • 蒋遂安 - 成都知融智创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 2016-11-08 - 2018-11-13 - C01B32/40
  • 本发明公开了一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包括浓硫酸贮藏罐、甲酸贮藏罐、真空泵、加热器、反应釜和冷凝管;硫酸贮藏罐往反应釜中输送浓硫酸,甲酸贮藏罐往反应釜中输送甲酸,加热器对反应釜进行加热,便于反应釜内的试剂进行反应;所述真空泵将反应釜中原有的空气排到大气中,使反应釜内的压力为负压;真空泵还将反应釜中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气体传送至冷凝管;所述冷凝管对气体进行冷凝处理,且冷凝管与净化装置连通,并将冷凝处理后的气体送入净化装置。通过降低压力来生产制备一氧化碳,同时还能去除硫酸中多余的水分,不仅避免了甲酸的闪燃等危险情况出现,还将硫酸反复利用,降低了硫酸的使用量和生产成本。
  • CO原料气脱氢净化工艺中规避临氧爆炸风险的方法-201610972513.8
  • 姚元根;乔路阳;周张锋;宗珊珊;崔国静;吴娟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2016-11-07 - 2018-09-28 - C01B32/40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O原料气脱氢净化工艺中规避临氧爆炸风险的方法,CO原料气脱氢净化反应体系是通过O2与H2的选择性氧化反应脱除高浓度CO原料气中的H2杂质,在反应的初始阶段,体系中存在CO和H2等可燃性气体,在反应过程中还可能产生CH4等低碳烃类,这些气体在一定的浓度区间极容易与体系中的O2发生临氧爆炸。本发明针对CO原料气中氢气含量及脱氢净化工艺的反应特性,综合考虑在反应运行期间可能造成混合气爆炸极限宽化的各种情况,给出了相应解决方案及相关的工艺操作参数。该方法简单有效,针对性强,能有效规避在工艺操作周期中可能出现的临氧爆炸风险,保障CO原料气脱氢净化工艺在小试阶段、模试阶段、中试阶段乃至工业化阶段的安全运行。
  • 工作效率高的带刻度的一氧化碳生成器的使用方法-201610229375.4
  • 马红萍;刘霞;方小霞;徐芬芬 - 南通大学
  • 2014-08-27 - 2018-09-25 - C01B32/4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作效率高的带刻度的一氧化碳生成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头部、颈部、体部和加热部;所述头部包括柱形容量器,柱形容量器上设置有刻度标记,柱形容量器的上端设置倒锥形磨砂瓶口,倒锥形磨砂瓶口中设置倒锥形磨砂瓶塞;所述颈部位于头部下方,并连接体部,颈部与头部接合处,设置可360℃旋转的带孔磨砂活塞,由带孔磨砂活塞控制倒锥形容量器与下方体部的相通或隔离,颈部设置有排气管;所述体部为位于颈部下方、与颈部相通的锥形容量瓶;所述加热部为盛有热水的烧杯,锥形容量瓶置于烧杯中。本发明装置是一个连体的完全密封的整体,具体实验操作简单易行,使用此带刻度的连体的装置来制取CO,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 一种利用煤制备一氧化碳的方法-201810604880.1
  • 马丽萍;杨杰;赵思琪;彭雨惠;王立春;杨静 - 昆明理工大学
  • 2018-06-13 - 2018-09-14 - C01B32/4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煤制备高纯一氧化碳的方法,属于煤资源化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为将煤在100℃‑120℃保温2‑3小时,然后进行研磨、过筛后得到煤样品;将煤样品与氧化铈按摩尔比为1:2的比例混合均匀,然后进行高温煅烧,同时用纯的惰性气体对煤与氧化铈的混合物进行吹扫,得到高纯一氧化碳。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易行,原料是煤与氧化铈,为高纯CO的制备寻求一条新道路。
  • 燃料燃烧烟气裂解装置-201721464575.4
  • 刘仕文;李顺年;赵宁 - 刘仕文;李顺年;赵宁
  • 2017-11-06 - 2018-09-04 - C01B32/40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料燃烧烟气裂解装置,包括内部呈负压状态的烟雾消纳舱和第一可燃物质形成舱。燃料燃烧得到的烟气经过烟雾消纳仓后,经过预热‑混合水蒸气‑奇数次对撞之后能够使烟气中气体分子中心温度达到瞬时3000度的高温,烟气中的CO2分子能够在该高温下发生裂解反应,转换为离子态CO,之后经过第一可燃物质形成舱喷淋降温得到处于稳定状态的CO分子,完成了烟气转换为可燃气体的反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能够通过少量能量的消耗,完成烟气到可燃气体的转换过程,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够保证烟气中的所有物质均不必向大气环境中排放。
  • 一种提高合成气中一氧化碳含量的轻烃转化方法-201710097198.3
  • 王良辉 - 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17-02-22 - 2018-08-28 - C01B32/40
  • 本发明属于合成气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轻烃为原料、采用内部闭路循环的二氧化碳对转化过程中一氧化碳变换反应的抑制作用提高合成气中一氧化碳含量的转化方法。该方法将转化气中的二氧化碳直接脱除出来返回转化炉前的轻烃原料中,在转化系统内形成闭路循环,不需要外部补充碳源,利用循环二氧化碳对一氧化碳变换反应的抑制作用,使轻烃原料中的碳元素几乎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在大量提高合成气中一氧化碳含量的同时大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甚至不含二氧化碳,达到以合成气为原料的化学品增产的目的。本发明制备的合成气用于甲醇、乙二醇等化学品的生产时,比采用传统的轻烃转化方法可增加产量约5~50%,经济效益明显。
  • 制备一氧化碳的装置-201721922906.4
  • 李可根;李忠俐;李卓谦 - 成都科特瑞兴科技有限公司
  • 2017-12-29 - 2018-07-31 - C01B32/40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备一氧化碳的装置,包括相连通的裂解区和提纯区;裂解区包括依次连通的甲醇储罐、甲醇泵、原料预热器、汽化器、换热器、过热器以及转化器;原料预热器分别与换热器和回收甲醇加热器连通;回收甲醇加热器分别与气液分离器、冷凝器和甲醇储罐连通;气液分离器和冷凝器连通;提纯区包括若干连通的吸附塔;吸附塔均与气液分离器、置换气缓冲罐和压缩机连接;压缩机与气液分离器连通。本装置在制备一氧化碳的过程中,没有废气、废液排放,安全、环保、低消耗。
  • 一种化工转化装置-201721455132.9
  • 张志明;姚慧萍;洪钟强;华超君;杨龙 - 浙江肯特催化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肯特催化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2017-11-03 - 2018-07-10 - C01B32/40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化工转化装置,包括出气管、保温桶、反应桶、管道、中间板、隔温板、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一出气管、第二出气管、降温装置、第三进气管、第四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桶内腔设有中间板,其中间板把反应桶内腔分为预热腔和反应腔,在反应腔中设有催化剂和管道;所述保温桶套在反应桶上,在保温桶与反应桶之间设有隔温板;所述第一进气管与第二进气管穿过保温桶的上盖与反应桶的预热腔连接;所述降温装置与第三进气管连接,其中第三进气管与第四进气管穿过保温桶的桶壁与保温桶内腔连接;所述第一出气管与第二出气管穿过保温桶的桶壁与保温桶内腔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二氧化碳与氢气合成一氧化碳时,容易出现爆炸问题,也提高反应速率,同时在本装置中反应进行彻底。
  • 一种气化无解吸气循环同时制取纯氢气和纯一氧化碳的方法-201610261068.4
  • 贺鑫平;张镇;陈斌;赵国强;曹培忠;许珂;山秀丽;崔小迷;赵波涛 - 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2016-04-25 - 2018-06-08 - C01B32/4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化无解吸气循环同时制取纯氢气和纯一氧化碳方法,气化单元制取的粗合成气分为两股,一股制取纯一氧化碳气体,另一股制取纯氢气。制纯一氧化碳的过程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气化所产粗合成气经热回收单元、低温甲醇洗I单元、深冷分离单元、制取纯一氧化碳气体;另一部为深冷分离单元冷箱出口富氢气去PSA‑CO单元,制取纯一氧化碳气体。制氢气共两股进料,一股为气化所产粗合成气经变换单元、低温甲醇洗II单元净化后的变换气,含一氧化碳~1%(mol),另一股为来自深冷分离单元再生TSA装置后的富氢气,两股气混合进入PSA‑H2单元制取纯氢气。本发明充具有一氧化碳和氢气回收率高,无解吸气循环,无外界引入再生气,投资少,能耗低,可灵活调节氢气和一氧化碳产品气规模等优点。
  • 碱金属过氧化物用于气相二氧化碳光还原的方法-201610098555.3
  • 王雪;王德法;仝华;叶金花;庞红 - 天津大学
  • 2016-02-23 - 2018-05-04 - C01B32/4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碱金属过氧化物用于气相二氧化碳光还原的方法,是使用强氧化性碱金属过氧化物X2O2(X=Li,Na,K,Rb,Cs)在紫外光照射和水的参与条件下进行气相二氧化碳的还原转化,从而将CO2还原为CO,通过调节还原反应中的用水量控制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反应的持续时间,以使还原产物一氧化碳呈长时间线性增长,当水与过氧化物摩尔比为11时可以获得最佳活性,并且在此条件下可以长时间保持还原反应持续稳定进行。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所用光还原材料简单易得,反应体系简单,仅需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即可以实现还原反应的持续进行,具有可应用于工业生产的潜力,前景广阔。
  • 用于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的过程和系统-201711271944.2
  • 欧拉芙·库尔 - CCP技术有限公司
  • 2012-12-20 - 2018-05-01 - C01B32/40
  • 本发明描述一种用于通过使用碳氢化合物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的过程和设备。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描述用于产生合成气体的过程和装置,且描述用于通过使用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将合成气体转化为合成官能化和/或非官能化碳氢化合物的过程和装置。借助于所述过程和所述装置,从工业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可得到转化,且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量可得以减少。
  • 制备一氧化碳的装置及其工艺-201711483223.8
  • 李可根;李忠俐;李卓谦 - 成都科特瑞兴科技有限公司
  • 2017-12-29 - 2018-05-01 - C01B32/4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一氧化碳的装置及其工艺。该装置包括相连通的裂解区和提纯区;裂解区包括依次连通的甲醇储罐、甲醇泵、原料预热器、汽化器、换热器、过热器以及转化器;原料预热器分别与换热器和回收甲醇加热器连通;回收甲醇加热器分别与气液分离器、冷凝器和甲醇储罐连通;气液分离器和冷凝器连通;提纯区包括若干连通的吸附塔;吸附塔均与气液分离器、置换气缓冲罐和压缩机连接;压缩机与气液分离器连通;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甲醇裂解;(2)分离精馏裂解气,并进行热量回收;(3)吸附塔吸附;(4)置换冲洗;(5)抽吸一氧化碳。本装置在制备一氧化碳的过程中,没有废气、废液排放,安全、环保、低消耗。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