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559409.9 申请日: 2020-12-25
公开(公告)号: CN112574109B 公开(公告)日: 2022-05-31
发明(设计)人: 崔彩;丁兴立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驳凡熹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D223/32 分类号: C07D223/32;C07D403/04;C07D403/10;C07D405/04;C07D405/10;C07D407/10;C07D409/04;C07D409/10;C07D487/04;C07D491/048;C07D493/04;C07D495/04;C09K11/06
代理公司: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代理人: 刘静宇
地址: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应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具有如式Ⅰ所示结构:,其中,Ar1、Ar2各自独立的代表具有C6~C60的芳香族或C6~C60的杂芳香族环系。一种OLED器件用空穴传输层,所述空穴传输层包括上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一种OLED器件,所述OLED器件包括阳极、阴极以及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至少一层有机薄膜层;所述有机薄膜层包括空穴传输层,还包括空穴注入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空穴传输层为上述的OLED器件用空穴传输层。本发明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具有良好空穴传输性能以及稳定性,可用于制造工作寿命较高的OLED器件。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有机 电致发光 化合物 及其 应用
【主权项】:
暂无信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驳凡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驳凡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2011559409.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应用-202111422943.X
  • 汪康;晓宇;孙向南;张雪;刘成凯 - 奥来德(上海)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2021-11-26 - 2023-05-30 - C07D223/3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以三苯并氮杂卓为母核,通式并上苯并呋喃/噻吩/芴/咔唑基团,用三芳胺类基团进行连接,三芳胺结构能够降低分子的结晶性,降低分子的平面性,阻止分子在平面上移动的同时,高的空穴传输速率能够降低器件的驱动电压,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寿命。稠芳环或稠杂环通常具有良好共轭平面性结构和热稳定性,有利于电荷的传输和分子的稳定性。更具体的当这类取代基位于芳胺的邻位时,可以增加分子的空间位阻,防止分子过度平面化而在高温时形成结晶。
  • 一种苯并氮杂卓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201911262667.8
  • 李杨;潘高昂;李金恒 - 南昌航空大学
  • 2019-12-10 - 2023-01-24 - C07D223/3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并氮杂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在无金属催化反应条件下,N‑芳基丙烯酰胺类化合物与4‑烯基烷基羧酸类化合物经氧化脱羧/环化制备获得一系列的苯并氮杂类化合物,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经济绿色、成本低廉等优点,为苯并氮杂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条便捷的有效途径。
  • 新型高乌甲素衍生物及其用途-202180019632.0
  • 张文硕;李太熙;金昰泳;闵晶彬 - 可嘉妮提株式会社
  • 2021-03-05 - 2022-10-25 - C07D223/32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高乌甲素衍生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利用骨生成促进活性的药学用途。所述高乌甲素衍生物诱导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如果施用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其增加骨密度,并在骨折动物模型中诱导骨生成,因此能够有效地用于预防、改善或治疗骨质疏松等骨相关疾病,以及用于物理性创伤引起的非疾患性骨折治疗。
  • 一种氮杂卓稠环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1910314772.5
  • 李先纬;饶建行;霍延平 - 广东工业大学
  • 2019-04-18 - 2022-06-24 - C07D223/32
  •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氮杂卓稠环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氮杂卓稠环类衍生物,所述氮杂卓稠环类衍生物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其中,Ar为芳基,包括芳香杂环基、苯基或芳香稠环基;R1选自氢、卤元素或含官能团的烃基;R2为烷基;R3和R4选自氢、烷基或芳基。本发明提供了式(Ⅰ)所示的氮杂卓稠环类衍生物,该氮杂卓稠环类衍生物同时包含五元环、六元环和七元环,并且环外含有易转化的醛基官能团或羰基官能团,可便于进行后续转化,在生物、药物及天然产物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应用-202011559409.9
  • 崔彩;丁兴立 - 苏州驳凡熹科技有限公司
  • 2020-12-25 - 2022-05-31 - C07D223/3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应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具有如式Ⅰ所示结构:,其中,Ar1、Ar2各自独立的代表具有C6~C60的芳香族或C6~C60的杂芳香族环系。一种OLED器件用空穴传输层,所述空穴传输层包括上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一种OLED器件,所述OLED器件包括阳极、阴极以及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至少一层有机薄膜层;所述有机薄膜层包括空穴传输层,还包括空穴注入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空穴传输层为上述的OLED器件用空穴传输层。本发明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具有良好空穴传输性能以及稳定性,可用于制造工作寿命较高的OLED器件。
  • 异长叶烯酮基己内酰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2010770691.9
  • 王石发;王芸芸;张成龙;赵雨珣;徐徐;杨益琴;王忠龙 - 南京林业大学
  • 2020-08-03 - 2022-03-04 - C07D223/32
  • 本发明公开了异长叶烯酮基己内酰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以异长叶烯酮基己内酰胺衍生物为原料,以肉桂酰氯衍生物为酰化试剂,在碱的催化作用下发生酰化反应,制得3‑肉桂酰基‑5,5,9,9‑四甲基‑4,5,6,7,8,9‑六氢‑5a,8‑桥亚甲基苯并[d]吖庚因‑2(3H)‑酮类化合物。本申请通过实验证实,3‑肉桂酰基‑5,5,9,9‑四甲基‑4,5,6,7,8,9‑六氢‑5a,8‑桥亚甲基苯并[d]吖庚因‑2(3H)‑酮类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具有潜在的制备抗肿瘤药物的应用价值。
  • 酰亚胺化芴酮衍生物及其中间体、制备方法和应用-202111160831.1
  • 郭旭岗;陈志才;杨坤;冯奎;杨杰 - 南方科技大学
  • 2021-09-30 - 2021-12-24 - C07D223/32
  •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和有机电子领域,尤其涉及酰亚胺化芴酮衍生物及其中间体、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酰亚胺化芴酮衍生物的结构通式如结构式(Ⅰ)或(Ⅱ)所示:。本发明中的酰亚胺化芴酮衍生物是在芴酮结构中引入酰亚胺和吸电子基团进行修饰,因此使得整个分子结构形成强缺电子结构单元。从而能够与富电子的给体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构筑D‑A型的π共轭体系,有效地促进分子内的电荷转移,调节分子的前线轨道能级,从而能够在有机半导体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 3-氮杂双环[5.2.0]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202010102209.4
  • 彭士勇;陈暖;刘拉拉;朱雨琪;汪舰 - 五邑大学
  • 2020-02-19 - 2020-06-12 - C07D223/32
  • 本发明公开了3‑氮杂双环[5.2.0]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所述化合物包括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该类化合物结构新颖,同时包含了七元吖庚因和环丁烷两种结构单元。3‑氮杂双环[5.2.0]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是由1,6‑联烯炔类化合物和重氮类化合物在过渡金属催化作用下,通过一锅法环加成反应制备得到;该合成方法的原料廉价易得,操作方便,产率高,除了终产物外,一系列转化过程中的中间体均无需分离和纯化,能减少资金和劳动力的投入,为3‑氮杂双环[5.2.0]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简洁高效的制备方法。
  • 3-氮杂双环[5.2.0]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201911105669.6
  • 彭士勇;陈暖;周婷 - 五邑大学
  • 2019-11-13 - 2020-04-03 - C07D223/32
  • 本发明公开一种3‑氮杂双环[5.2.0]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以1,6‑联烯炔类化合物与重氮类化合物为原料,在催化剂和溶剂存在下进行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该化合物结构新颖,同时包含了苯并七元吖庚因和环丁烷两种结构单元。本发明由1,6‑联烯炔类化合物和重氮类化合物在过渡金属催化作用下,一锅法环加成制备3‑氮杂双环[5.2.0]化合物,该合成方法的原料廉价易得,操作方便,产率高,除了终产物外,一系列转化过程中的中间体均无需分离和纯化,能减少资金和劳动力的投入,为3‑氮杂双环[5.2.0]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简洁高效的制备方法。
  • 一种氢溴酸高乌甲素的精制方法-201010574139.9
  • 柯云翠;朱义;王奎 - 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
  • 2010-12-02 - 2011-07-20 - C07D223/32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氢溴酸高乌甲素的精制方法。本发明所述精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溶剂加入到氢溴酸高乌甲素原料中,使原料与第一溶剂的重量体积比为10%~20%,搅拌混合均匀,40℃~70℃水浴加热15分钟~30分钟,加入第二溶剂,第二溶剂体积为第一溶剂体积的1/3~1倍量,静置至室温;其中所述第一溶剂为甲醇,第二溶剂为无水乙醇、水、丙酮或氯仿中的一种;置-20℃~0℃温度下使其结晶,过滤得结晶;将结晶置30℃~65℃真空减压干燥1~4小时,即得氢溴酸高乌甲素。本发明所述的精制方法操作简单、生产周期短、能耗低,精制后的原料含量按HPLC法检测大于97%,回收率大于90%。
  • 高乌甲素及其氢溴酸盐的制备工艺-200610041920.3
  • 雷菊芳 - 甘肃奇正藏药有限公司
  • 2006-03-03 - 2006-08-16 - C07D223/3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乌甲素提取工艺,是将高乌头的块根切段或粉碎,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或酸水渗漉提取法或乙醇浸渍法提取、浓缩成稀浸膏,得高乌头粗提物;再将高乌头粗提物用酸酸化至pH1~5,制得酸化液;并将酸化液过阳离子交换树脂或大孔吸附树脂或氧化铝吸附,先用水洗脱、再用氯仿或/和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成浸膏,再将浸膏溶解于乙醇,放置过夜,结晶,乙醇洗涤,即得的高乌甲素碱。本发明提取的高乌甲素含量达99%以上。本发明同时也提供了将高乌甲素碱与氢溴酸进行酸化合成氢溴酸高乌甲素的制备工艺,采用该工艺提取的产物高乌甲素碱及氢溴酸高乌甲素的纯度高。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