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地诱导粳稻花药培养的诱导培养基配方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156886.3 申请日: 2015-04-04
公开(公告)号: CN104719169B 公开(公告)日: 2016-11-30
发明(设计)人: 顾祥茂 申请(专利权)人: 青岛玉兰祥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N5/04 分类号: C12N5/04;A01H4/00
代理公司: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代理人: 赵永强
地址: 266199 山东***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高效 诱导 粳稻 花药培养 培养基 配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粳稻花药培养培养基配方,具体涉及一种可以显著降低褐化、高效率地诱导粳稻花药诱导培养的培养基配方,属于农业科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花药是植物的雄性器官,花药培养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把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种在培养基上,在一系列条件诱导下改变花药的发育程序,进行有丝分裂,经过脱分化后形成细胞团,进而形成愈伤组织,经历再分化发育成完整的单倍体植株的过程。

1964年,印度德里大学的两位植物学家Guha和Maheshwari发现,他们培养的毛叶曼陀罗花药中长出的胚状体是来源于花粉的单倍体植株。1968年,日本的Niizeki和Oono通过花药培养得到了单倍体水稻植株。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花药培养技术逐步得以进步,并应用于水稻遗传育种。

水稻花药培养育种是育种学发展的趋势之一,它集成了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细胞学、遗传学等各种生物科学的内容。利用花药培养可以明显的加快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花药培养形成的单倍体植株加倍后每个基因均以纯合体的形式存在,各种优良和不良的性状在早期世代表现出来,便于进行筛选和淘汰。

我国水稻花药培养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水稻育种研究中得到了不断的改良和完善,花药培养的效率得以提高,也带动了其他作物的花药培养的进度,有大量通过利用该技术培育出的籼粳稻品种已经通过了审定,并且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自1975年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和松花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实验站组成的单倍体育种协作组首次育成粳稻品种“单丰1号”以及1976年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和天津市农科所育成了“花育1号”和“花育2号”以来,我国实现了花培育种从理论到应用的突破,也促进了国内外的花培育种技术的发展。常规育种与花药培养技术结合起来育成了大量水稻新品种通过审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20世纪8O年代的中国农科院的“中花”系列,其中中花8号、中花9号和中花10号年种植面积曾达到2万hm。90年代的江西农科院选育的“赣籼”系列,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出了龙粳系列品种,2000年后又有不同的中花品种和龙粳品种被成功选育。经过30多年来全国各地育种研究队伍的潜心研究,目前我国已有一大批通过花培育种的品种产生,并且大面积推广应用。随着花药培养的遗传特性、生理生化等不断深入研究,现在水稻花药培养已经成为当今生物技术育种中较为实用、有效的育种新技术,我国水稻花药培养育种的应用研究在国际上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从品种选育的角度看,花药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越多,获得优良基因型的概率越大。水稻的生长发育是由自身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由于受培养基组分、材料的差异性以及培养环境等的影响,目前花培效率还不够理想,获得的再生植株群体小,花培后代的表现型不充足,这使选择、利用受到较大的限制。提高花药培养的诱导频率和花培绿苗频率,增大花培后代的群体,是水稻花培技术在遗传育种上扩大应用的前提和基础。为此,仍然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

培养基是花药培养的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到培养物的生长与分化,培养基组分是影响花培效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培养基各组分的合适用量,以及它们之间一定的组合关系,可导致花培效率的大幅度提高。继续筛选和优化基本培养基,提高培养基选用的针对性,是提高花药培养力的有效措施;大量的研究发现一些有机附加物可以显著提高花药培养力,发现和优化组合花药培养有机附加物质,可进一步提高花药培养力。

水稻花药培养的过程需要进行三个步骤:诱导培养,即将花药剥离在诱导培养基上先脱分化诱导出花药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即将花药愈伤组织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再分化生出具有根和芽的绿苗的过程;继代培养,即将分化出的幼小植株转移至继代培养基上生长成健壮植株的过程。其中,花药诱导培养是水稻花药培养过程的重点也是难点,水稻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频率和质量直接决定着花药培养的成败,因此,组合和优化培养基组分,摸索出高效的水稻花药诱导培养基配方是提高花药培养诱导频率的关键。

通过多年粳稻花药培养的摸索和实践,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基本培养基配方,并且不断尝试加入一些提高粳稻药诱导力的有机添加物并组合其种类搭配及浓度,最终摸索出了一种可以显著降低培养材料和培养基的褐化反应、高效率地诱导粳稻花药诱导培养的培养基配方。我们的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水稻单倍体育种和理论研究无疑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地诱导粳稻花药培养的诱导培养基,该培养基的配方如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玉兰祥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玉兰祥商务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568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葡萄果实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及其培养基-201810071120.9
  • 董慧;嵇怡;杨淑莉;孙颖;王凌飞;丁勇民;张嘉芯;唐雨诗 -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2018-01-25 - 2019-11-12 - C12N5/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葡萄果实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及其培养基。培养基的组成为:基础培养基+TDZ 0.8~1.2mg/L+IBA 0.3~0.5mg/L+糖18~22g/L+琼脂5~7g/L。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葡萄果实消毒后去皮,取果肉块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直至愈伤形成。本发明成功建立了‘夏黑’葡萄果实愈伤组织的培养方法,果实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100%,为‘夏黑’葡萄的分子生物学以及基因工程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为葡萄基因工程研究和基因转化提供一种新的试验材料,同时也为葡萄果实愈伤的培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一种高质量水稻核糖体印记文库的构建方法-201910376020.1
  • 刘琳;杨晓玉;崔洁;宋波;陈雪梅;莫蓓莘 - 深圳大学;深圳大学龙华生物产业创新研究院
  • 2019-05-07 - 2019-10-11 - C12N5/04
  •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高质量水稻核糖体印记文库的构建方法,通过改良的核糖体提取液分离高质量核糖体/RNA复合物,经过核酸酶处理、SDS法抽提印记RNA、纯化印记RNA、去除核糖体印记RNA中的rRNA、末端修复、加3′端接头序列、反转录、环化并PCR富集文库等步骤,最终获得印记片段长度集中、具有显著3碱基周期性的高质量水稻核糖体印记文库,且该构建流程具有较强的普适性。通过本发明构建的水稻核糖体印记文库,印记片段长度较为集中且峰值大多在理想长度28碱基,少数位于27或29碱基位置,但均具有显著的3碱基周期性,且文库质量稳定,不受材料及生长条件差异影响。本发明对于推动水稻翻译组学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一种同步分离高纯度植物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方法-201710164468.8
  • 华玮;李俊;范世航;刘红芳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2017-03-17 - 2019-10-08 - C12N5/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步分离高纯度植物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方法,其步骤是:A.叶片组织加入CIB缓冲液,研磨后依次通过70μm、35μm和15μm滤网过滤,过滤液200×g离心5min,去除组织残渣、细胞碎片;B.将上述滤液1000×g离心10min,收集富含叶绿体的沉淀;C.收集步骤B离心后的上清液,5μm滤网过滤,过滤液经2000×g离心10min,弃沉淀,上清液17000×g离心10min,收集富含线粒体沉淀;D.上述沉淀分别用洗涤缓冲液洗涤,并用DNase I消化以去除背景基因组的污染;E.叶绿体沉淀1000×g离心10 min后弃上清,线粒体沉淀17000×g离心10 min后弃上清,沉淀用洗涤缓冲液洗涤。
  • 一种水稻悬浮单细胞培养基及水稻单细胞的制备方法-201611197452.9
  • 黄永春;李文华;张长波;黄益宗 -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 2016-12-21 - 2019-10-01 - C12N5/04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水稻悬浮单细胞培养的AA培养基,本发明培养基中,通过向基本培养基AA中加入丁香酚等激素,能够提高所培育水稻悬浮细胞的增殖速度。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水稻悬浮单细胞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中,通过使用本发明中所述添加有丁香酚等特殊激素小分子化合物成分的基本培养基AA,从而提高了水稻悬浮单细胞的培养速度,同时也提高了制备水稻悬浮单细胞的效率。同时,本发明方法能用于粳米和籼米等不同种类水稻单悬浮细胞的制备,并且都能够实现单细胞的高效培养。因此,本发明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单细胞培养效率高等优点。
  • 一种苦菜幼苗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201910679235.0
  • 郭爱华 - 吕梁学院
  • 2019-07-26 - 2019-09-24 - C12N5/04
  • 本发明属于苦菜幼苗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苦菜幼苗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主要解决现有技术并未对苦菜幼苗原生质体制备工艺进行详细研究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苦菜幼苗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它由下列步骤组成:1)原料的处理;2)酶解液配制;3)酶解、制备。通过本发明制得的苦菜幼苗原生质体具有形态较好、结构完整、活性高、数量多等优点,可满足基因工程、遗传转化等后续实验。
  • 一种雷公藤原生质体的分离及瞬时转化方法-201611055464.8
  • 高伟;黄璐琦;胡添源;王睿;周家伟 - 首都医科大学
  • 2016-11-25 - 2019-09-24 - C12N5/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雷公藤原生质体的分离及瞬时转化方法。通过实验证明:利用本发明的分离方法得到的原生质体的产量为4.24×105/g FW,活力为94.5%,通过PEG4000介导转化的方法成功将外源质粒转化到本发明提取的原生质体中并顺利表达,成功的建立了雷公藤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瞬时转化体系。本发明为深入开展雷公藤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雷公藤进行基因编辑、亚细胞定位、基因过表达和干扰等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 一种快速从植物叶片中分离维管束、表皮和叶肉细胞的方法-201910700139.X
  • 卢娜;孔繁帆;彭国杰 - 国重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 2019-07-31 - 2019-09-20 - C12N5/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从植物叶片中分离维管束、表皮和叶肉细胞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用标准的漂白剂在微离心管中对种子进行表面消毒;S2:将S1中的培养基转移到植物生长室内进行存放;S3:准备1.5毫升的离心管,其中离心管内放置有1毫升的酶溶液,分离叶肉原生质;S4:将预先制备的冷冻酶液加热至22℃‑25℃,并在接下来的步骤中,让它保持在室温条件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离技术的方案,通过实践,能够在30分钟内分离出所有三个主要的叶组织(叶肉、维管束和表皮),并且纯度很高。
  • 一种大豆原生质体的制备和转化方法-201910480976.6
  • 苏彤;姚陆铭;张鑫;王彪;马晓红 - 上海交通大学
  • 2019-06-04 - 2019-09-17 - C12N5/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豆原生质体的制备和转化方法,涉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诱导获得大豆胚性愈伤;2)加入酶溶液酶解所述胚性愈伤,过滤离心后加入W5‑23%溶液后离心得到纯化后的原生质体;3)将所述纯化后的原生质体放于冰上处理后用MMG悬浮液重悬,再依次加入质粒和PEG4000溶液,混匀静置后,加入W5溶液终止转化反应,离心得到的原生质体用WI溶液重悬后转移到培养皿中避光室温放置。本发明优化了酶溶液的配比及PEG瞬时转化反应条件,显著提高了大豆原生质体的产量和转化率,更有助于鉴定大豆基因功能,并进一步为其他植物、其他部位的原生质体的制备和转化条件探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一种分离番茄果实原生质体的方法-201611142226.0
  • 田世平;陈彤;秦国政;徐勇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2016-12-12 - 2019-09-06 - C12N5/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番茄果实原生质体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离番茄果实原生质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用酶液酶解番茄果实,收集酶解后果实组织;所述酶液包括纤维素酶、果胶酶、离析酶;2)将所述酶解后果实组织在PME溶液中孵育,实现番茄果实原生质体的分离,即得到番茄果实原生质体;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对番茄果实原生质体进行分离,原生质体得率显著提高;纤维素酶等的用量减少,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为深入研究果实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模式提供了重要工具。由此可见,酶解处理结合温和消化技术对番茄果实原生质体进行分离的方法为果实发育相关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以及基因表达模式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实际应用价值高。
  • 一种富含植物甾醇的大豆干细胞培养物的培养方法-201610623822.4
  • 马跃 - 宝健(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2016-08-02 - 2019-09-03 - C12N5/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含植物甾醇的大豆干细胞培养物的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无菌大豆;(2)取上述无菌大豆的下胚轴,将其切成长度为1.5‑2.5mm,获取无菌大豆组织;(3)将获得的无菌大豆组织进行诱导培养,获得愈伤组织;(4)高温胁迫协同稳态磁场诱导大豆干细胞培养物富集植物甾醇。利用该方法可获得安全无污染的富含植物甾醇的大豆干细胞培养物,培养周期短、安全高效,为植物甾醇的获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可供各领域研究与应用。
  • 浮萍原生质体制备方法-201610908853.4
  • 杨琳;韩玉洁;吴迪;王苏桐;魏莹;李红雅;张小兰;刘文鑫;陆美伊;王家乐 - 天津师范大学
  • 2016-10-19 - 2019-08-27 - C12N5/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萍原生质体制备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调整Datko培养基的PH至5~6,进行高压灭菌;采集浮萍,将浮萍培养于步骤1所述的Datko培养基上,每周继代1~2次,得到浮萍植株;夹取步骤2中所述浮萍植株,用A液清洗后,将所述浮萍植株放入离心管中,加入组织固定液固定所述浮萍植株至少15min;在酶解温度为23~27℃的条件下,用组织酶解液在黑暗条件下酶解步骤3所得的浮萍植株25~30min,每间隔10~15min吹打混匀一次,得到悬浮的浮萍原生质体,本发明的浮萍原生质体制备方法取材少,耗时短,操作简单方便,获得的浮萍原生质体浓度高,数据分析具有代表性。
  • 浮萍活体原生质体制备方法-201610911231.7
  • 杨琳;韩玉洁;刘文鑫;陆美伊;王家乐;吴迪;魏莹 - 天津师范大学
  • 2016-10-19 - 2019-08-27 - C12N5/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萍活体原生质体制备方法,按照下述技术方案进行:调整Datko培养基的PH至5~6,进行高压灭菌;将浮萍培养于Datko培养基上,每周继代1~2次,得到浮萍植株;在25~28℃下将浮萍植株放入甘露醇溶液中至所述浮萍植株发生质壁分离;在酶解温度为23~27℃的条件下,用组织酶解液在黑暗条件下酶解所得的浮萍植株25~30min,每间隔10~15min吹打混匀一次,得到悬浮的浮萍活体原生质体,本发明的浮萍活体原生质体制备方法可在短时间获得浮萍活体原生质体,填补了浮萍活体原生质体制备方法的空白,具有取材少、耗时短、操作简单方便和获得的原生质体浓度高的优点。
  • 一种提高楸树花粉生活力及萌发率的方法-201910281300.4
  • 彭方仁;谭鹏鹏;王改萍;梁有旺 - 南京林业大学
  • 2019-04-09 - 2019-08-23 - C12N5/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楸树花粉生活力及萌发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花粉的采集;2)花粉保存;3)解冻;4)离体萌发;5)花粉贮藏力测定。本发明系统的研究了楸树等梓属树种的花粉萌发特性以及贮藏特性,掌握了影响花粉生活力的原因,确定了适宜楸树离体花粉贮藏的环境条件;同时对可能与离体花粉生活力相关的环境因子,如温度、蔗糖浓度、聚乙二醇浓度、pH值等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获得了最适于楸树花粉培养的条件。
  • 一种油茶原生质体的制备和纯化方法-201610559094.5
  • 黄国文 - 湖南科技学院
  • 2016-07-15 - 2019-08-23 - C12N5/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茶原生质体的制备和纯化方法,属于植物原生质体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油茶原生质体的制备和纯化方法与酶法制备原生质体相比,本发明制备的原生质体不会受酶等化学试剂的伤害,所需时间短,费用低。本发明的油茶原生质体的制备和纯化方法能够为油茶原生质体的培养、融合和基因转化等原生质体下游实验提供大量材料。
  • 一种金丝楸的组培快繁方法-201711123613.4
  • 韩义;解孝满;鲁仪增;咸洋;孙涛;王艳;刘立江;仝伯强;刘鹍 - 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
  • 2017-11-14 - 2019-08-13 - C12N5/04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丝楸组培快繁方法,涉及植物组培技术领域。一种金丝楸组织培养基:初代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初代与增殖培养基为Qj培养基:N6+6‑BA 1.25mg/L+IBA 0.07mg/L+琼脂6.5g/L+蔗糖30g/L,生根培养基选择Qg培养基:1/2MS+6‑BA0.01mg/L+IBA 0.5mg/L+琼脂6.5g/L+蔗糖15g/L;还包括一种利用上述培养基的组培快繁方法,包括:1)无菌苗获得,选取新枝,长度处理,进行清洁、消毒、除菌、裁截,接种于Qj培养基,培养得无菌苗;2)增殖培养,无菌苗长度处理,转接至培养基Qj,培养得继代苗;3)生根培养,继代苗处理后接于Qg培养基,培养得生根苗;4)炼苗和移栽,生根苗移至温室炼苗后移栽穴盘,培养后移栽。具有生根培养的有效增殖率高,成苗率高,利于工厂化生产的有益效果。
  • 一种分离凯氏带的方法-201610034266.7
  • 林金星;吴鸿洋;李晓娟;赵媛媛 - 北京林业大学
  • 2016-01-19 - 2019-08-09 - C12N5/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凯氏带的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离凯氏带的方法包括步骤a2):将植物初生根或植物初生根的根段进行微波处理。所述微波的频率为2000~2800MHz。所述微波处理的时间为1~3min。实验证明,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分离玉米根内皮层凯氏带和杉木根内皮层凯氏带。本发明提供的分离凯氏带的方法安全、节省、快速和高效,为深入研究凯氏带奠定了技术基础,也为工业化分离凯氏带成分提供了理论支撑。
  • 一种亨利兜兰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201710108873.8
  • 贾瑞冬;葛红;李秋香;张晓;周妍慧;徐玉凤;王洪云;刘娜 -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2017-02-27 - 2019-08-02 - C12N5/04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亨利兜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自交授粉;(2)果荚采摘;(3)无菌播种;(4)增殖继代培养;(5)生根壮苗培养;(6)生根苗移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于亨利兜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培养基体系,包括萌发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壮苗培养基,其可用于上述亨利兜兰组培快繁方法中。本发明另外还提供了亨利兜兰果荚的最佳采摘期,即在亨利兜兰自交后270‑390左右采摘果荚。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培养的种苗萌发率高、健壮、根系发达、生长周期短,同时,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易操作,生产成本低,为亨利兜兰商业化生产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 一种长瓣兜兰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201710109536.0
  • 贾瑞冬;葛红;李秋香;周妍慧;贾雯慧;徐玉凤;王洪云;刘娜 -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2017-02-27 - 2019-08-02 - C12N5/04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瓣兜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自交授粉;(2)果荚采摘;(3)无菌播种;(4)增殖继代培养;(5)生根壮苗培养;(6)生根苗移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于长瓣兜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培养基体系,包括萌发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壮苗培养基,其可用于上述长瓣兜兰组培快繁方法中。本发明另外还提供了长瓣兜兰果荚的最佳采摘期,即在长瓣兜兰自交后270‑330左右采摘果荚。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培养的种苗萌发率高、健壮、根系发达、生长周期短,同时,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易操作,生产成本低,为长瓣兜兰商业化生产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 一种带叶兜兰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201710109534.1
  • 贾瑞冬;葛红;李秋香;张晓;周妍慧;徐玉凤;刘娜;王洪云 -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2017-02-27 - 2019-08-02 - C12N5/04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叶兜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自交授粉;(2)果荚采摘;(3)无菌播种;(4)增殖继代培养;(5)生根壮苗培养;(6)生根苗移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于带叶兜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培养基体系,包括萌发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壮苗培养基,其可用于上述带叶兜兰组培快繁方法中。本发明另外还提供了带叶兜兰果荚的最佳采摘期,即在带叶兜兰自交后120‑195天左右采摘果荚。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培养的种苗萌发率高、健壮、根系发达、生长周期短,同时,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易操作,生产成本低,为带叶兜兰商业化生产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 促进土党参离体增殖的套盒和方法-201611219707.7
  • 胡秀;冯敏;许炳强;梁韩枝;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2016-12-26 - 2019-07-30 - C12N5/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土党参离体增殖的套盒,套盒包含用以诱导出带不定芽块的茎段的培养基1和用以反复继代培养培养基2,培养基1和培养基2均包含以下组分:6‑苄基氨基嘌呤、噻苯隆和MS培养液;同时,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土党参离体增殖的方法。采用本发明的套盒和方法,解决了采用NAA和BA配比进行繁殖的过程中,繁殖苗细弱、枯黄、死亡以及繁殖率低的问题;以30天为培养周期,利用本发明的套盒可以使土党参的繁殖倍率达到10‑15倍,并获得健壮无菌苗,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均为100%。
  • 一种用于提取柑橘果肉有色体中的质体小球的方法-201610845699.0
  • 邓秀新;刘云;曾云流;谢宗周 - 华中农业大学
  • 2016-09-20 - 2019-07-30 - C12N5/04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取柑橘果肉有色体中的质体小球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从柑橘果肉中提取有色体;S2:超声破碎所述有色体,得到有色体裂解液;S3:使用含有碘海醇浓度梯度的系列溶液对所述有色体裂解液于150000g下梯度离心,分层后的上层液体即为质体小球。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可有效地从柑橘果肉中提取有色体质体小球,分层效果明显,所得到的质体小球的纯度高,提纯效果好,并且保持了质体小球中的蛋白质在种类和结构上的完整性。
  • 一种小麦完整叶绿体的制备方法-201610414277.8
  • 王小纯;张浩然;韦一昊;熊淑萍;马新明 - 河南农业大学
  • 2016-06-15 - 2019-07-26 - C12N5/04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植物完整细胞器分离纯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便快捷的小麦完整叶绿体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制备Percoll梯度;(2)小麦样品的预处理;(3)小麦样品的密度梯度离心;(4)完整叶绿体的提取。本发明以Percoll为介质进行梯度离心,不仅可以区分小麦完整及破损叶绿体,而且制备时间短,程序简便,获得充足的完整的叶绿体,进行定量测定后,可以精确的运用于叶绿体功能、膜蛋白、基质蛋白及叶绿体DNA的提取及各种后续研究。
  • 一种结球甘蓝花粉诱导培养基配方-201610876021.9
  • 谭兴江;张瑞明;宋兆霞 - 安徽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2016-10-08 - 2019-07-12 - C12N5/04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球甘蓝花粉诱导培养基,其配方含有KNO3、MgSO4∙7H2O、KH2PO4、Ca(NO3)2∙4H2O、Na2‑EDTA、FeSO4∙7H2O、MnSO4∙4H2O、AgNO3、H3BO3、ZnSO4∙7H2O、KI、Na2MoO4∙2H2O、CuSO4∙5H2O、CoCl2∙6H2O、L‑谷氨酰胺、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维生素B1、维生素B6、2‑吗啉乙磺酸、烟酸、叶酸、生物素、肌醇、山梨醇、甘氨酸、脯氨酸、丝氨酸、阿拉伯半乳聚糖、甲基亚硝基脲、蔗糖、植物凝胶、6‑BA、胰岛素、水解蛋白和活性炭。该培养基可以大大提高结球甘蓝花粉胚性愈伤诱导效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