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化学测量的多适应性环管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764520.3 申请日: 2017-08-30
公开(公告)号: CN107607733B 公开(公告)日: 2019-10-15
发明(设计)人: 李彩;杨泽明;苟马龙;徐聪辉;曹文熙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N35/08 分类号: G01N35/08
代理公司: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代理人: 陈卫
地址: 510301 ***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化学 测量 适应性 环管器
【说明书】:

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化学测量的多适应性环管器。一种用于化学测量的多适应性环管器,其中,包括用于环绕化学测量用的软硬管的环管柱、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所述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并将所述环管柱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之间。所述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的内壁与所述环管柱周向外壁之间间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一固定壳的一端设有第一出口,所述第二固定壳远离所述第一出口的一端设有第二出口,化学测量用的软硬管环绕在所述环管柱上时,软硬管的两端分别从所述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穿出。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将一定容量的软硬管进行非常方便的环绕,得到研究人员所需容积的螺旋型储液管和反应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测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化学测量的多适应性环管器。

背景技术

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化学检测正从实验室向现场及在线全自动化转移,化学测量仪器正朝着便携和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基于湿化学方法的仪器和测量系统,尤其是基于流动分析技术的湿化学分析方法中,为了缩短样品测量时间,提高样品与试剂物理混合的均匀性,用于样品与试剂等混合与反应的储液管和反应管必不可少。较为常用的为螺旋型的储液管和反应管。

目前实验室化学测量仪器的反应管及储液管基本上为螺旋型玻璃制品,玻璃材质易碎,安装固定要极其小心,尤其对于在线或原位测量仪而言,无保护装置的玻璃材质反应管在野外恶劣环境下进行检测时极易损坏。

塑料和树脂材质的管件的易弯曲、抗腐蚀耐用等独特的优点使其更适用于化学检测设备,尤其是在线及原位检测设备。为替代玻璃反应管,研究人员一般将树脂材质的软硬管(如Teflon材质)或塑料软管环绕在一定外径的圆柱体上作为化学检测的螺旋储液管和反应管。但利用该方法对管路进行环绕时,容易松散,不易固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化学测量的多适应性环管器。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将一定容量的软硬管进行非常方便的环绕,得到研究人员所需容积的螺旋型储液管和反应管,适用于现场及实验室等多平台的化学测量和化学检测仪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化学测量的多适应性环管器,其中,包括用于环绕化学测量用的软硬管的环管柱、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所述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并将所述环管柱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之间。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的内壁形状与环管柱周向外壁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的内壁与所述环管柱周向外壁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且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的内壁与环管柱周向外壁之间间隔的距离等于环绕在环管柱上的软硬管的外径,这样将化学测量用的软硬管环绕在环管柱上后,再用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将环管柱固定起来就能够刚好压住环绕在环管柱上的软硬管,避免软硬管松散开。环管柱的外径及整个环管器的长度由软硬管的外径、所需容积和环绕匝数确定。所述第一固定壳的一端设有第一出口,所述第二固定壳远离所述第一出口的一端设有第二出口,化学测量用的软硬管环绕在所述环管柱上时,软硬管的两端分别从所述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穿出。软硬管的两端分别从所述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穿出可以方便与化学测量仪器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与所述环管柱之间设有第一定位装置,所述第一固定壳与所述第二固定壳之间设有第二定位装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包括设在所述环管柱两端的环形凸缘,以及分别设在所述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两端内壁上与所述环形凸缘相适配的弧形凹槽;所述第二定位装置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固定壳上的矩形凸起,以及设在所述第二固定壳上与所述矩形凸起相适配的矩形凹槽。环管器安装时,只要将环管柱两端的环形凸缘插入到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两端内壁上的弧形凹槽中,同时将第一固定壳上的矩形凸起插入到第二固定壳上的矩形凹槽中,即可实现环管柱、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三者的准确定位,可防止第一固定壳与第二固定壳发生错位移动。将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合并后,可完整遮罩住环管柱。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45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