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U3327在制备降低多黏菌素细胞毒性和肾毒性的药物中的用途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310225879.9 申请日: 2023-03-10
公开(公告)号: CN116350628A 公开(公告)日: 2023-06-30
发明(设计)人: 代重山;陈洪亮;吴聪明;郑海灵;沈建忠 申请(专利权)人: 厦门汉力信药业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1/433 分类号: A61K31/433;A61K38/12;A61P39/02;A61P13/12;A61P31/04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陆惠中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火炬高新***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su3327 制备 降低 菌素 细胞 毒性 药物 中的 用途
【说明书】:

发明提供一种C‑JUN的N末端激酶抑制剂SU3327在制备降低多黏菌素细胞毒性和肾毒性的药物中的用途,所述多黏菌素优选为多黏菌素E。SU3327与多黏菌素E二者联用细胞活力增加至68.5%,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表明SU3327联合多黏菌素E处理时,可显著抑制多黏菌素E细胞毒性作用。本发明使用小鼠模型研究证明,SU3327联合多黏菌素E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多黏菌素E单独处理对致小鼠的肾毒性,具体表现为对肾功能的改善和组织病理学的改善。本发明表明SU3327联合多黏菌素E处理时,可显著抑制多黏菌素E的细胞毒性作用和肾毒性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抗菌领域,特别涉及利用SU3327降低多黏菌素细胞毒性和肾毒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SU3327(又称halicin、海立信,CAS No.:40045-50-9)是一种C-JUN的N末端激酶抑制剂。SU3327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性的且具有底物竞争性的JNK抑制剂,IC50为0.7μM。SU3327还以IC50值为239nM抑制JNK和JIP之间的蛋白相互作用。SU3327对p38α和Akt激酶的活性较低。

麻省理工学院合成生物学家James Collins领导的研究团队关于研发的一种开创性机器学习方法的论文《A Deep Learning Approach to Antibiotic Discovery》,通过实验成功的发现了一种新型抗生素——halicin(该研究成果在2020年2月20日发表于《Cell》)。James Collins团队将其智能的“抗菌性神经网络筛查”与“毒性筛查”相结合,然后删除了他们认为与现有抗生素过于相似的化合物(因为细菌可能已经对其产生了抗药性)。最终,他们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一种药物候选物是c-Jun N端激酶抑制剂SU3327(可能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很有用),研究人员将这种化合物命名为halicin。实验室的检测显示,halicin不仅有效地阻止了大肠杆菌的生长,而且还杀死了其他细菌,包括结核分枝杆菌,艰难梭菌和引起败血症、肺炎、伤口感染和其他常见的难治性感染的多种其他抗药性细菌。

多黏菌素(又称多粘菌素,polymyxin)是发现于多粘杆菌(Bacillus polymyxa)培养液中的抗菌性多肽,有A、B、C、D、E等五种。抗菌谱相互类似而范围宽广,特别对革兰氏阴性细菌作用颇强,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等。多黏菌素E(又称多黏菌素E、黏菌素,Polymyxin E),CAS号:1066-17-7,英文名称:Colistin,商品名抗敌素、可立斯丁、粘菌素。临床应用主要是硫酸盐或甲磺酸盐形式,即硫酸多黏菌素E和甲磺酸盐多黏菌素E。

多黏菌素的副作用主要是表现在以下方面:(1)肾毒性,肾毒性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副作用,可能会引起患者肾功能的减退,可能会出现蛋白尿、管型尿、氮质血症以及肌酐水平的上升,这是它主要对肾功能的损伤。(2)一定的神经毒性,多黏菌素使用期间可能会引起患者的头晕、共济失调、嗜睡、外周感觉异常,这些都是由多黏菌素所引起的神经系统方面的副作用。肾毒性和神经毒性是多黏菌素E临床应用最常见的毒副作用,其中,临床肾毒性发生高达60%,神经毒性发生率约为7%,轻微周围神经毒性症状更为明显,发生率甚至高达100%。此外,多黏菌素还存在治疗窗“窄”、耐药性传播等临床应用问题。

为了提高多黏菌素治疗效力、减少其细胞毒性作用,本领域存在提供降低多黏菌素细胞毒性和肾毒性的药剂的广泛需求。至今尚无研究报道关于SU3327在降低多黏菌素细胞毒性及其肾毒性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汉力信药业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未经厦门汉力信药业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258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SU3327用于恢复耐万古霉素细菌的敏感性的用途-202310568344.1
  • 代重山;沈建忠;吴聪明;郝智慧;陈洪亮;汤树生;刘德俊 - 中国农业大学;厦门汉力信药业有限公司
  • 2023-05-19 - 2023-08-25 - A61K31/433
  • 本发明涉及SU3327在制备恢复耐万古霉素细菌的敏感性的药物中的用途,SU3327可能通过促进细菌细胞对万古霉素的摄取,来恢复耐万古霉素细菌的敏感性。本发明还提供SU3327和万古霉素的组合物在制备增强万古霉素抗菌活性的药物和/或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导致的皮肤创伤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不仅通过棋盘法最小抑菌浓度试验、体外细菌生长曲线证明SU3327协同增效万古霉素的抗菌活性,同时利用耐药细菌小鼠感染模型试验在动物水平证实了SU3327可以有效增强万古霉素的治疗效果以及在体内的有效性。本发明提供了SU3327在逆转万古霉素耐药性中的新用途,可解决临床万古霉素耐药性和治疗指数低等技术问题。
  • 一种噻吩类AIE化合物在制备治疗银屑病的药物中的应用-202211548794.6
  • 刘艳山;陈英华;朱萍;廖云辉;吴兆基;王少珍;邵龙泉 - 南方医科大学
  • 2022-12-05 - 2023-03-31 - A61K31/433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噻吩类AIE化合物在制备治疗银屑病的药物中的应用,该噻吩类AIE化合物为式(I)所示化合物,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发射波长位于近红外光区,斯托克位移大,双光子成像性能优异,单线态氧量子产率高,生物相容性和光稳定性好,能特异性靶向溶酶体,光动力治疗效果显著。当将其纳米粒溶液涂抹于小鼠皮肤病疾患部位,再施加低剂量白光照射,能够显著抑制银屑病的发展,促进疾病部位皮肤痊愈,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在光动力预防和治疗银屑病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醋甲唑胺在抑制肝包虫病中的应用-202110824535.0
  • 袁克非;廖明恒;徐琳;杨耀玲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2021-07-21 - 2023-02-03 - A61K31/433
  • 本发明提供了醋甲唑胺在抑制肝包虫病中的应用,醋甲唑胺能够通过抑制细粒棘球蚴和/或多房棘球蚴体内II型碳酸酐酶的作用,导致细粒棘球蚴和/或多房棘球蚴无法从体内组织排除二氧化碳,进而导致虫体发生酸中毒并发生细胞坏死,通过碱性磷酸酶试验和台盼蓝染色试验验证了醋甲唑胺能够在体外有效地杀伤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且杀伤效率强于阿苯达唑,故可以作为主要或辅助杀伤肝包虫的药物或药物组分,为研制替代阿苯达唑的抗肝包虫病药物提供参考。
  • 替徳格塞在抗冠状病毒中的应用-202211105155.2
  • 杨海涛;靳振明;杨秀娜;饶子和 - 上海科技大学
  • 2021-02-26 - 2023-01-06 - A61K31/433
  • 本发明公开了多酚类物质等多种化合物在抗冠状病毒中的应用。多酚类物质、质子泵抑制剂、对苯醌及其衍生物、苏木的活性成分、TDZD‑8、硫柳汞、紫草素、Tideglusib、原黄素、雷贝拉唑钠、PX‑12、Dixanthogen、胆酸甲酯、卡莫氟、柯里拉京、二氢杨梅素、氯胺T、汞溴红、没食子儿茶素、秦皮素、甲异靛、乳酸乙吖啶一水合物以及南索拉唑中的一种或多种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冠状病毒引发的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体外酶活实验发现1,4‑萘醌等多种化合物可以很好地抑制冠状病毒中的主蛋白酶的活性,填补了现有技术缺乏治疗冠状病毒引发的疾病的不足。
  • C-JUN N末端激酶抑制剂SU3327的用途-202110710023.1
  • 陈洪亮 - 陈洪亮
  • 2021-06-25 - 2022-12-06 - A61K31/433
  • 本发明涉及一种C‑JUN N末端激酶(JNK)抑制剂SU3327的用途,其所述C‑JUN N末端激酶抑制剂SU3327用于不同动物和人类物种的抑菌。所述C‑JUN N末端激酶抑制剂SU3327作用于人或/和动物体内分离或是临床上从感染者体内分离之后进行培养得来的菌株,进行杀菌、抑菌。
  • 一种替扎尼定液体制剂及其用途-202110577512.4
  • 陈刚;陈功政;林松;拉希米·罗希特·普拉萨德;加内什·达塔雷·沙旺·帕蒂尔 - 四川科瑞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2021-05-26 - 2022-11-29 - A61K31/433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替扎尼定液体制剂,所述液体制剂包括活性成分、EDTA二钠以及其他药物赋形剂;所述活性成分为替扎尼定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水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还公开了替扎尼定液体制剂在制备治疗肌肉痉挛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的液体制剂具有良好的化学、物理稳定性,其与现有上市的替扎尼定固体制剂餐前、餐后的生物利用度等效,且食物对其药物作用速度影响小,其餐后条件下药物作用速度相比于固体制剂更快,同时,其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剂量滴定调整更为方便的优势,也易于提高如幼儿、老年人、吞咽困难的患者、某些精神疾病患者及卧床体位难变动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满足临床需要。
  • 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在抗病毒感染中的应用-202210983795.7
  • 李兆龙;张文艳 - 吉林大学
  • 2022-08-17 - 2022-11-18 - A61K31/433
  • 本发明适用于生物医药领域,提供了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在抗病毒感染中的应用,所述小分子化合物选自化合物Analog‑1及其类似物和/或衍生物,其应用包括制备抗病毒产品、制备抑制病毒产品和制备预防病毒感染产品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化合物Analog‑1的化学结构式如下式所示:本发明通过揭示人RNF5蛋白降解新型冠状病毒包膜蛋白的作用,进而明确了RNF5激活剂Analog‑1具有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作用,将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与预防具有巨大意义和应用价值。
  • Hao1抑制剂在制备抑制肿瘤肺转移前微环境形成及防治肿瘤肺转移的药物中的应用-201911357493.3
  • 梁莉;曾志诚;徐少婉 - 南方医科大学
  • 2019-12-25 - 2022-10-21 - A61K31/433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ao1抑制剂在制备抑制肿瘤肺转移前微环境形成及防治肿瘤肺转移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构建乳腺癌脂肪垫种植模型,发现负瘤小鼠在转移前阶段肺组织Hao1存在显著上调。申请人利用Hao1抑制剂CCPST处理小鼠,检测CCPST对负瘤小鼠转移前阶段肺组织草酸浓度、炎症因子和促转移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及乳腺癌肺转移能力的影响,从而为CCPST应用于制备防治乳腺癌肺转移的药物提供依据。化合物CCPST能显著抑制负瘤小鼠转移前阶段肺组织草酸浓度、炎症因子和促转移相关因子表达,抑制乳腺癌肺转移,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因此可用于制备有效抑制乳腺癌肺转移的药物。
  • 一种小分子化合物C34-201911074658.6
  • 陈誉华;徐晓倩;赵伟东 - 中国医科大学
  • 2019-11-06 - 2022-06-03 - A61K31/433
  • 本发明公开了小分子化合物C34H22FN3O5S2在制备治疗大肠杆菌性脑膜炎药物中的用途,该化合物或其异构体、溶剂合物或前体,或它们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通过靶向竞争性结合细菌性脑膜炎毒力因子IbeA蛋白中与脑血管内皮上受体蛋白Caspr1的互作热点氨基酸残基,从而阻断二者结合,达到阻大肠杆菌穿过血脑屏障或阻断脑膜炎大肠杆菌侵袭神经元的目的。本发明从干预细菌‑宿主的配体(IbeA)‑受体(Caspr1)相互作用,封闭病原菌角度出发,采用靶向治疗新手段,将为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靶向药物。
  • 碳酸酐酶抑制剂在制备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中的应用-201811361663.0
  • 常晓天 - 常晓天
  • 2018-11-15 - 2022-04-01 - A61K31/433
  • 本发明属于抗动脉硬化药物领域,具体涉及碳酸酐酶抑制剂在制备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中的应用。本研究首次发现CA1在动脉粥样硬化钙化组织中高表达,CA1与血管平滑肌钙化并影响细胞增殖、凋亡。CA1的抑制剂醋甲唑胺能明显减弱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并对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因子发挥抑制作用。上述结果建议,钙化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而CA1主导的钙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程。醋甲唑胺通过抑制CA1表达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这些发现不但进一步说明动脉粥样硬化与钙化存在密切关系,也探索了该病的钙化机制,同时也证明抑制钙化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点。本研究为该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