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1023583.0 申请日: 2016-03-18
公开(公告)号: CN105526969B 公开(公告)日: 2018-04-24
发明(设计)人: 张豫;黄本胜;赵玲玲;李英田;李茂;何衍海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地理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D21/02 分类号: G01D21/02;G01N1/16
代理公司: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15 代理人: 刘克宽
地址: 510000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方法,涉及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技术。它是为了解决现有无法实现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分层采集的问题。其方法将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装置插入河流水中,并计量插入深度;打开两个圆弧形隔离板,使位于不同水层的水通过两个集水翼进入集水管和陶土管中;每组采集单元进行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然后插入两个圆弧形隔离板,并将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装置从河流水中取出;逐一取出每组采集单元中的河流水,并标记其对应深度,完成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本发明使用于对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
搜索关键词: 河流 水生 系统 环境 因子 采集 方法
【主权项】:
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方法,该方法是基于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装置实现的,所述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装置包括手柄(1)、圆锥探头(2)、N组采集单元(10)、走线管(6)和两个圆弧形隔离板(11);N为正整数;所述N组采集单元(10)沿由上至下的方式连接为竖直的圆柱体;手柄(1)固定在最上方一组采集单元(10)的顶部;圆锥探头(2)固定在最下方一组采集单元(10)的底部;走线管(6)沿竖直的方向固定在N组采集单元(10)的外壁上;手柄(1)上对称开有两个圆弧型通孔;两个圆弧形隔离板(11)分别穿过两个圆弧型通孔插入N组采集单元(10)形成的圆柱体,且紧贴该圆柱体的内壁;每组采集单元(10)均包括集水管(3)、两个集水翼(4)、陶土管(5)、防水外壳和采集控制模块;集水管(3)为一段两端开口的空腔结构;陶土管(5)为顶端开口底端封闭的空腔结构;陶土管(5)的底端对应手柄(1)开有两个圆弧形通孔;集水管(3)的底端和陶土管(5)的顶端连通;两个集水翼(4)均为顶端开口且下端为锥型的结构;集水翼(4)均布并固定在集水管(3)的外侧壁上;每个集水翼(4)对应的集水管(3)的侧壁上均开有集水孔;采集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电路(101)、压力传感器(102)、温度传感器(103)、PH传感器(104)、氨氮传感器(105)、硫化物传感器(106)和存储器(107);采集控制模块封装在防水外壳中,所述压力传感器(102)的探头、温度传感器(103)的探头、PH传感器(104)的探头、氨氮传感器(105)的探头和硫化物传感器(106)的探头嵌固在防水外壳上;控制电路(101)的存储器信号输出或输入端与存储器(107)的信号输入或输出端连接;压力传感器(102)的压力信号输出端与控制电路(101)的压力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103)的温度信号输出端与控制电路(101)的温度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PH传感器(104)的PH信号输出端与控制电路(101)的PH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氨氮传感器(105)的氨氮信号输出端与控制电路(101)的氨氮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硫化物传感器(106)的硫化物信号输出端与控制电路(101)的硫化物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电路(101)的信号输出端通过走线管(6)延伸到外部;其特征是: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方法由以下步骤实现:步骤一、将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装置插入河流水中,并计量插入深度;步骤二、打开两个圆弧形隔离板(11),使位于不同水层的水通过两个集水翼(4)进入集水管(3)和陶土管(5)中;步骤三、每组采集单元(10)进行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采用压力传感器(102)采集陶土管(5)中的压力,并发送给控制电路(101);采用温度传感器(103)采集陶土管(5)中的温度,并发送给控制电路(101);采用PH传感器(104)采集陶土管(5)中的PH值,并发送给控制电路(101);采用氨氮传感器(105)采集陶土管(5)中的氨氮含量,并发送给控制电路(101);采用硫化物传感器(106)采集陶土管(5)中的硫化物含量,并发送给控制电路(101);步骤四、每个控制电路(101)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外部;步骤五、插入两个圆弧形隔离板(11),并将河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装置从河流水中取出;步骤六、逐一取出每组采集单元(10)中的河流水,并标记其对应深度,完成流水生态系统环境因子采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地理研究所,未经广州地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1023583.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