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4-二氢-2H-喹嗪-2-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0166499.8 申请日: 2022-02-23
公开(公告)号: CN114478516B 公开(公告)日: 2023-06-16
发明(设计)人: 袁伟成;沈耀滨;赵建强;张颜萍;王振华;游勇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D455/02 分类号: C07D455/02
代理公司: 成都市熠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0 代理人: 杨兵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类3,4‑二氢‑2H‑喹嗪‑2‑酮类化合物,属于有机合成领域,其具有如式(Ⅰ)所示的结构;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为:将2‑吡啶乙酸酯衍生物(2Z,4E)‑2‑(2‑吡啶基)‑3‑羟基‑5‑芳基‑2,4‑二烯酸酯(Ⅱ)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催化剂,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待反应完毕后,分离纯化得到3,4‑二氢‑2H‑喹嗪‑2‑酮类化合物;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新颖、简捷、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和收率良好等优点;本发明提供的新颖3,4‑二氢‑2H‑喹嗪‑2‑酮类化合物可期望用作潜在药物或农药的合成中间体。
搜索关键词: 喹嗪 酮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主权项】:
暂无信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2210166499.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3,4-二氢-2H-喹嗪-2-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202210166499.8
  • 袁伟成;沈耀滨;赵建强;张颜萍;王振华;游勇 -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 2022-02-23 - 2023-06-16 - C07D455/0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3,4‑二氢‑2H‑喹嗪‑2‑酮类化合物,属于有机合成领域,其具有如式(Ⅰ)所示的结构;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为:将2‑吡啶乙酸酯衍生物(2Z,4E)‑2‑(2‑吡啶基)‑3‑羟基‑5‑芳基‑2,4‑二烯酸酯(Ⅱ)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催化剂,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待反应完毕后,分离纯化得到3,4‑二氢‑2H‑喹嗪‑2‑酮类化合物;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新颖、简捷、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和收率良好等优点;本发明提供的新颖3,4‑二氢‑2H‑喹嗪‑2‑酮类化合物可期望用作潜在药物或农药的合成中间体。
  • 一种镇咳化痰羽扇豆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202110069865.3
  • 籍建亚 - 广东博卓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2021-01-19 - 2022-08-26 - C07D455/0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镇咳化痰羽扇豆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物合成和有机化合物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羽扇豆碱为原料,在碱催化下,温度为30~40℃,与2,4,6‑三甲基苯甲酰氯反生酰氯反应,获得粗产物,将所得粗产物经硅胶柱洗脱层析,再经凝胶柱层析分离,所得组分减压浓缩,再经无水乙醇重结晶,得到羽扇豆碱衍生物;药学研究表明,本发明化合物具有镇咳、化痰的药理活性,无急性中毒的危险,安全性高,由此说明,本发明的羽扇豆碱衍生物具有发展为治疗咳嗽药物的潜力和前景。
  • 喹嗪类氮杂双芳环轴手性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202110806613.4
  • 闵小龙;何英;易文斌;张秀莲 - 南京理工大学
  • 2021-07-16 - 2022-05-27 - C07D455/0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喹嗪类氮杂双芳环轴手性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先将原料取代1‑萘炔与氯甲酸甲酯在二异丙基胺基锂作用下得到中间体,随后中间体与2‑甲基吡啶在二异丙基胺基锂的作用下生成前体,最后前体在CuCl和手性磷酰胺配体的作用下反应,得到喹嗪类氮杂双芳环轴手性化合物。本发明方法的反应条件温和,产率和对应选择性都极高,首次合成了以喹嗪为母体的喹嗪类氮杂双芳环轴手性化合物,极大的拓展了氮杂轴手性化合物的范围。
  • 一种喹嗪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202011091596.2
  • 龚汉元;房继旺 - 北京师范大学
  • 2020-10-13 - 2021-01-05 - C07D455/02
  • 本发明涉及一种喹嗪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化学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喹嗪酮类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式如下:其制备过程为以炔酯类丙炔酸酯类化合物为原料,在原料中加入吡啶衍生物,在混合物中加入乙酸乙酯,再加入碱,在适当温度下反应,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去除反应产物中的溶剂,用水洗涤多次,去除反应产物中的无机盐,采用柱层析方法,收集得到喹嗪酮类化合物。本发明方法,反应所需的原料易得,产率高,而且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反应步骤少,因此使用的反应设备少,且后处理简便。
  • 一种5-甲基-5-羟基-1-氮杂二环[4.4.0]癸烷-2-酮的合成方法-202010381017.1
  • 黄锋;耿舒;陈丽娜;邹帅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
  • 2020-05-07 - 2020-09-22 - C07D455/0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5‑甲基‑5‑羟基‑1‑氮杂二环[4.4.0]癸烷‑2‑酮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该方法以(S)‑1‑(叔丁氧羰基)‑2‑甲酸哌啶为起始原料,与N,O‑二甲基羟胺盐酸盐反应得到氨甲酰基哌啶中间体,随后经格氏反应得到乙酰哌啶中间体,再通过格氏反应、脱Boc保护、酰化反应得到双烯关环前体,最后经烯烃复分解反应、氢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通过制备液相对产物中的两种非对映异构体进行了拆分,通过脱Boc保护基的先后顺序不同,实现了非对映异构体的优势立体构型控制,该方法为相关天然产物的全合成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 一种新型喹嗪类pH荧光分子探针的制备及用途-201711225809.4
  • 罗有福;杨涛;魏于全 - 四川大学
  • 2017-11-29 - 2020-09-22 - C07D455/0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pH响应荧光分子探针,具有全新作用机制,如下所示:其中,骨架结构如式II化合物所示的4H‑喹嗪‑4‑亚胺,在碱性条件下,脒键中C‑N键断开,并发生相应的荧光减弱,以及发射波长或吸收波长的红移或蓝移。在酸性条件下脒键中C‑N键重建,并发生荧光减弱/增强,以及发射波长或吸收波长的红移或蓝移,可用作比率探针检测pH值。该新型荧光探针具有较大的Stokes shift和较强的量子效率,并在细胞成像中表现出特异性标记细胞溶酶体,该pH荧光探针为基于喹嗪环的开环闭环实现荧光开启和关闭,丰富了pH响应荧光分子探针的种类,具有十分广泛的工业化应用前景,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 一种喹嗪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201911209486.9
  • 龚汉元;房继旺 - 北京师范大学
  • 2019-12-01 - 2020-05-08 - C07D455/02
  • 本发明涉及一种喹嗪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化学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喹嗪酮类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式如下:其制备过程为以炔酯类丙炔酸酯类化合物为原料,在原料中加入吡啶衍生物,在混合物中加入乙酸乙酯,再加入碱,在适当温度下反应,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去除反应产物中的溶剂,用水洗涤多次,去除反应产物中的无机盐,采用柱层析方法,收集得到喹嗪酮类化合物。本发明方法,反应所需的原料易得,产率高,而且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反应步骤少,因此使用的反应设备少,且后处理简便。
  • 8‑氯‑1‑环丙基‑7‑氟‑9‑甲基‑4‑氧‑4‑氢‑喹嗪‑3‑羧酸酯及其合成方法-201610952553.6
  • 马振坤;贺世杰;丁俊 - 丹诺医药(苏州)有限公司
  • 2016-10-27 - 2018-02-23 - C07D455/02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8‑氯‑1‑环丙基‑7‑氟‑9‑甲基‑4‑氧‑4‑氢‑喹嗪‑3‑羧酸酯及其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化合物6和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在碱作用下,在第一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化合物12;将化合物12和3‑乙氧基‑2‑氟丙烯酰氯在低温条件下、碱作用下在第二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化合物13;将化合物13和酸在第三溶剂中反应成环,得到化合物14;将化合物14在氯化氢/甲醇或氯化氢/乙醇溶液中进行反应,得到化合物15;将化合物15和三氯氧磷在第四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终产物。本发明的合成方法先进行关环反应、后进行氰基的水解,能够有效提高中间步骤的产率。
  • 一种喹嗪酮的制备方法-201510394904.1
  • 黄汉民;余慧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2015-07-08 - 2017-03-01 - C07D455/0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喹嗪酮的制备方法,利用取代的氮杂环烯丙胺和一氧化碳为原料,在过渡金属催化剂、有或无配体存在下60‑140oC反应1‑24小时,然后抽干溶剂,柱层析;所述取代的氮杂环烯丙胺的结构式如下其中X为C时,R选自下列基团氢、5,6位并苯环以及3位、4位、5位或者6位取代的直链或支链C1‑5烷基、C1‑5烷氧基、卤素、羟甲基;X为N时,R为直链或支链C1‑5烷基、C1‑5烷氧基;R1选自下列基团氢、直链或支链C1‑5烷基;R2选自下列基团氢、直链或支链C1‑5烷基;R3选自下列基团直链或支链C2‑7烷基、C6‑10芳基。本发明反应原料、催化剂廉价易得,合成工艺简单,条件温和,成本低,产率高,易于工业化。
  • 8‑氯‑1‑环丙基‑7‑氟‑9‑甲基‑4‑氧‑4‑氢‑喹嗪‑3‑羧酸酯及其制备方法-201610831148.9
  • 丁俊;贺世杰;庄志军;马振坤 - 丹诺医药(苏州)有限公司
  • 2016-09-19 - 2017-02-22 - C07D455/02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8‑氯‑1‑环丙基‑7‑氟‑9‑甲基‑4‑氧‑4‑氢‑喹嗪‑3‑羧酸酯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2,5‑二氟吡啶和供氯化合物在非质子性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4‑氯‑2,5‑二氟吡啶;步骤二,将4‑氯‑2,5‑二氟吡啶和甲基供体在非质子性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4‑氯‑2,5‑二氟‑3‑甲基吡啶;步骤三,将4‑氯‑2,5‑二氟‑3‑甲基吡啶与环丙乙腈在强碱作用下反应,得到2‑(4‑氯‑5‑氟‑3‑甲基吡啶‑2‑基)‑2‑环丙基乙腈;步骤四,制备得到2‑(4‑氯‑5‑氟‑3‑甲基吡啶‑2‑基)‑2‑环丙基乙醛;步骤五,将2‑(4‑氯‑5‑氟‑3‑甲基吡啶‑2‑基)‑2‑环丙基乙醛和丙二酸二酯进行反应,得到8‑氯‑1‑环丙基‑7‑氟‑9‑甲基‑4‑氧‑4氢‑喹嗪‑3‑羧酸酯。本发明能够减少终产物的合成步骤,降低制备成本。
  • 一种喹诺里西啶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201510038068.3
  • 郑剑峰;谢志强;黄培强 - 厦门大学
  • 2015-01-26 - 2015-04-22 - C07D455/02
  • 一种喹诺里西啶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涉及喹诺里西啶化合物。在0~30℃下,化合物1氯代酰丁胺在一种卤代烃溶剂或醇类溶剂中,在三氟甲烷磺酸酐、硅烷、有机碱、一种双烯作用下发生氮杂狄尔斯-阿尔德反应,经盐酸处理后,萃取、干燥、浓缩、纯化后得化合物2氯代2,3-二氢-4-吡啶酮;在30~90℃下,化合物2氯代2,3-二氢-4-吡啶酮在一种酮类溶剂中,在碘盐的作用下发生碘代反应,经萃取、干燥、浓缩、纯化后得化合物3碘代2,3-二氢-4-吡啶酮;在60~100℃下,化合物3碘代2,3-二氢-4-吡啶酮在一种卤代烃溶剂中,在引发剂和还原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经浓缩、纯化后得化合物4喹诺里西啶酮化合物。
  • 喹嗪烷和吲嗪烷衍生物-201180030484.9
  • 萨宾·克尔茨维斯基;伊曼纽尔·皮纳德 -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 2011-06-17 - 2013-02-27 - C07D455/02
  • 本发明涉及通式I-A或I-B的化合物,其中X是键或-CH2-基团;R1,R2和R3彼此独立地是氢、低级烷氧基、被卤素取代的低级烷基或S-低级烷基;或者其药用酸加成盐、外消旋混合物、或它对应的对映异构体和/或光学异构体。已发现通式I-A和I-B的化合物是甘氨酸转运蛋白1(GlyT-1)的良好抑制剂,并且它们具有相对于甘氨酸转运蛋白2(GlyT-2)抑制剂的良好选择性,适用于治疗神经性和神经精神病症。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