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DNA分子的环化中仅选择由单分子形成的环化DNA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80052157.8 申请日: 2012-08-24
公开(公告)号: CN103890175A 公开(公告)日: 2014-06-25
发明(设计)人: 水野晋一;小泽秀俊;长藤宏司;冈村孝 申请(专利权)人: 学校法人久留米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5/09 分类号: C12N15/09;C12Q1/68
代理公司: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金世煜;苗堃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dna 分子 环化 选择 形成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能够辨别由单个DNA分子形成的环状DNA、由多个DNA分子形成的环状DNA以及来自于多分子环状DNA的环状DNA的结构的环状DNA分子的制作方法,仅选择由单个DNA分子形成的环状DNA的方法,所述方法中使用的新型衔接头以及包含该新型衔接头的环状DNA制作用试剂盒。并且,本发明涉及使用通过上述方法所得的环状DNA鉴定和/或检测基因的方法。特别涉及鉴定和/或检测引起各种病症的融合基因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基因分析方法,可举出载体法。载体法中,将分析对象基因引入到载体中,利用测序仪确定扩增而得的基因的全长序列。但是,载体法存在需要培养操作这样的问题,并且需要用测序仪分析基因的全长。

近年来,已开发出基因分析中的高速测序仪,随之而来作为基因分析手段的配对法备受注目。

图1示意性地显示利用配对法的基因分析的概况。配对法中,使分析对象基因的两个末端与结合用碱基序列(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结合,将对象基因环化。然后,以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为中心,通常使用II型限制性内切酶,从该识别部位开始以前后的15个碱基以上、优选25个碱基以上到数十个碱基以下切下被环化的基因,将其用PCR进行扩增,然后确定被切下的部分基因的碱基序列。由此,当确定对象基因的两个末端的序列时,则可利用已知的序列数据来鉴定基因。配对是指解读一条DNA片段的两端而得的碱基序列的1组序列数据。

作为切下一定碱基数的基因的方法,实际使用下述两种方法:使用II型限制性内切酶剪切离开识别部位的部位而切下规定的碱基数的方法;用超声(Sonication)等对环状DNA进行物理切割并用附在接头的生物素回收,用PCR将该片段扩增后确定序列的方法。

即,配对法中,通过读取使DNA的两个末端结合而环化的基因中结合部分的前后的一定碱基序列,能够鉴定已知的基因。基本上如果读取基因的头部分和尾部分的部分碱基序列,则该序列在各个基因中能够被可靠地区分,配对法作为可靠且简单的基因分析方法被采用(非专利文献1和2)。另外,配对法被应用于下一代的序列分析,随着高速测序仪的出现,变得越来越重要。

但是,为了提供给利用配对法进行的基因分析而使DNA环化的情况下,除单个基因、DNA(单分子)自身环化以外,还会发生多个DNA(多分子)的环化及多分子(2分子以上)的线性结合。多分子所致的线性分子可以通过其后的操作与环状分子分离而被除去,但由多分子形成的环状分子无法与由单分子形成的环状分子分离,成为杂质。基于下述记载的理由,多分子环状物阻碍各个基因分析,使分析特异性大幅度降低。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使3种cDNA自环化时,如(B)所示,在仅单分子DNA环化的情况下,利用配对法根据正确的序列能够鉴定基因。但是,除如(B)所示发生单分子的环化之外,如(C)所示还会产生未环化的线性cDNA、如(D)所示2个或2个以上的cDNA的环化。(C)情况下可以利用DNA核酸外切酶进行排除,但像(D)这样多个cDNA环化而成的产物被识别为环化分子,无法排除,成为配对法基因分析中的杂质。

配对法中的基因分析是利用对象基因的两个末端碱基序列来鉴定基因。具体而言,在各个基因的两个末端结合用于环化的结合用衔接头,将基因在两个衔接头部位结合环化后,按照以衔接头部位为中心成为一定数目的碱基序列的方式进行切割,其结果通过分析来自于原始基因的各末端的一部分的碱基序列来鉴定基因。因此,对于由多分子形成的环化物而言,衔接头部位有多个,与衔接头结合的两端分别成为不同基因的一个末端。在基因分析时,如上所述,利用上述2个方法中的任一个方法,按照以衔接头为中心结合的两端成为一定数目的碱基序列的方式切割环化物进行基因分析。因此,从由多分子形成的环化物所得的分析用的基因片段包含不同基因的各自一个末端,不能进行单个基因的分析。这样,在利用配对法的基因分析中,由多分子形成的环化物的存在阻碍各基因分析。

多个DNA分子环化的概率通常为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根据方法而存在差异,但在已知的基因的分析中,基本可以作为异常的碱基序列被识别,从分析序列中排除。因此,虽然繁琐,但只是精度稍有下降。然而,将配对法用于从正常基因组中检测融合基因这种异常基因的存在时,多个正常基因环化的情况下,就会被判断为存在异常基因。其结果,无法正确地确定融合基因等异常基因的存在。

融合基因是指多个(2个)基因结合而构筑成的新功能基因的物质。例如癌细胞中,发现缺失、重叠、重组、易位之类的染色体结构的异常。在DNA水平上发生基因的断裂和连接,如果在各切割点存在结构基因,则会形成融合基因。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学校法人久留米大学,未经学校法人久留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21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导入了二氧化碳固定循环的微生物-201480002416.5
  • 秀崎友则;藤井亮太;松本佳子;A·马达范;张舒善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2014-01-23 - 2019-09-10 - C12N15/09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乙酰CoA的微生物,其是通过以下方式得到的:向不具有下述(a)、(b)、(c)、(d)及(e)的微生物中,赋予选自苹果酸硫激酶、苹果酰CoA裂解酶、乙醛酸醛连接酶、2-羟基-3-氧代丙酸还原酶及羟基丙酮酸还原酶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的酶活性;(a)具有从丙二酸单酰CoA向丙二酸半醛或3-羟基丙酸的酶反应的二氧化碳固定循环、(b)具有从乙酰CoA和C O2向丙酮酸的酶反应的二氧化碳固定循环、(c)具有从巴豆酰Co A和CO2向乙基丙二酸单酰CoA或戊烯二酸单酰CoA的酶反应的二氧化碳固定循环、(d)具有从CO2向甲酸的酶反应的二氧化碳固定循环、(e)选自苹果酸硫激酶及苹果酰CoA裂解酶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 转化的植物细胞的取得方法-201580007421.X
  • 樋江井佑弘;小鞠敏彦 - 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
  • 2015-02-04 - 2019-09-10 - C12N15/09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化的植物细胞的取得方法。本发明包含以下的步骤:(a)将所期望的DNA和第一标记基因在植物细胞中进行共转化的步骤;及(b)从步骤(a)中得到的转化的植物细胞中选择在其染色体中导入所期望的DNA、且没有导入第一标记基因的转化细胞的步骤,但是,所述方法不包含通过使用所述第一标记基因的阳性选择而除去仅将所期望的DNA导入染色体的转化细胞的步骤。
  • 基因组编辑方法-201780084482.5
  • 真下知士;宫坂佳树 -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 2017-11-24 - 2019-09-06 - C12N15/09
  • 经基因组编辑的细胞或非人生物的制造方法,包括将(a)基因组编辑对象区域的两端的人工核酸酶系统、和(b)单链DNA导入细胞或非人生物的工序,所述(b)单链DNA包含从5′侧开始以5′侧同源臂序列、供体DNA序列、3′侧同源臂序列的顺序配置的碱基序列,所述5′侧同源臂序列是所述基因组编辑对象区域外侧的一边的碱基序列的同源序列,且所述3′侧同源臂序列是所述基因组编辑对象区域外侧的另一边的碱基序列的同源序列。
  • 突变酶及使用所述突变酶的类萜的制备方法-201580018236.0
  • 竹花稔彦;小池诚治;葛山智久 - 株式会社ADEKA
  • 2015-04-09 - 2019-09-06 - C12N15/09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有效地生产有用的类萜化合物,特别在于提供一种作为类萜的重要中间体的角鲨烯的制备方法。所述课题可通过本发明的甲羟戊二酸单酰CoA还原酶得到解决,所述甲羟戊二酸单酰CoA还原酶含有:甲羟戊二酸单酰CoA还原酶(HMGR)的(a)Sα2氨基酸序列中第10位的丙氨酸(A)以外的氨基酸、(b)HMG‑CoA结合位点的DKK区域的C末端开始的第1位的脯氨酸(P)以外的氨基酸、(c)Lα2氨基酸序列中第1位的丙氨酸(A)以外的氨基酸、及(d)Lα2氨基酸序列中第6位的谷氨酸(E)以外的氨基酸。
  • 包含抗原结合结构域和运送部分的多肽-201780083314.4
  • 井川智之;石川广幸;广庭奈绪香 - 中外制药株式会社
  • 2017-11-28 - 2019-08-27 - C12N15/09
  • 本发明涉及:包括抗原结合结构域和运送部分且具有比单独存在的抗原结合结构域更长的半衰期的多肽,其中所述运送部分具有用于抑制抗原结合结构域的抗原结合活性的抑制结构域;用于制备和筛选该多肽的方法;含有该多肽的药物组合物,用于制备和筛选通过与特定的VL/VH/VHH缔合而使其抗原结合活性受抑制的单结构域抗体的方法;以及包含通过与特定的VL/VH/VHH缔合而使其抗原结合活性受抑制的单结构域抗体的融合多肽的文库。
  • 乳铁蛋白/白蛋白融合蛋白质及其制备方法-201780081124.9
  • 佐藤淳;加贺谷伸治 - NRL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2017-10-27 - 2019-08-09 - C12N15/09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临床应用效果高的乳铁蛋白融合蛋白质及其制备方法等。进而,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保留天然乳铁蛋白的生物活性、显著延长在体内的寿命、临床应用效果优于天然乳铁蛋白和基因重组型乳铁蛋白的乳铁蛋白融合蛋白质及其制备方法等。本发明的融合蛋白质的变异体保留着乳铁蛋白具有的铁的结合能力,因此,至少保留着基于铁结合能力的乳铁蛋白的重要的生物活性。另外,由于具有生物学利用能力、对蛋白酶的抵抗性,因此能够在体内长时间地发挥生物活性。此外,本发明的融合蛋白质具有在胃中难以受到胃蛋白酶引起的消化分解的特征。
  • 新型宿主细胞及使用了其的目标蛋白质的制造方法-201780077983.0
  • 西辉之 - 株式会社钟化
  • 2017-12-14 - 2019-08-02 - C12N15/09
  •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使宿主细胞的甲醇同化能力降低、且使目标蛋白质的生产率提高的新型方式。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通过将本发明所述的基因失活而使甲醇同化能力降低的宿主细胞、提高了目标蛋白质的生产率的宿主细胞、以及用于将该基因失活的载体,从而解决上述课题。另外,本发明提供将该宿主细胞用作宿主的目标蛋白质的制造方法。
  • 一种用于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转化的外植体选择方法及应用-201610584807.3
  • 邱丽娟;王爽;郭兵福;张丽娟;杨慧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2016-07-22 - 2019-07-26 - C12N15/09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转化的外植体选择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用于大豆子叶节转化的外植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种植大豆种子,选取处于如下6种萌发形态的种子:Y状态、YL状态、HG状态、HG+CG状态、CG状态、G状态;2)将处于6种萌发形态的种子分别进行GUS基因瞬时转染和染色,统计所述源于6种萌发形态种子的转染后染色率;选取其中染色率显著高的对应的处于某萌发形态的种子作为候选种子;3)截取所述候选种子的子叶节,得到用于大豆子叶节转化的外植体。本发明的实验证明,现有的方法对大豆子叶节外植体仅从某一萌发时间开始,会造成外植体选取的不全面。本发明的方法选取的外植体全面,有助于提高大豆遗传转化的效率。
  • 从氢醌形成1;2;4-三羟基苯的协同方法-201680090958.1
  • 斯科特·托马斯·巴格;马修·米拉尔德 - 洛克希德马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2016-10-24 - 2019-07-05 - C12N15/09
  • 本发明公开了包含具有一个或多个儿茶酚配体的活性材料的液流电池可具有许多期望的工作特征。儿茶酚的商业合成产生大量的氢醌作为副产物,所述副产物目前在电池工业中的价值有限并且可造成工业生产规模上的重大废物处理问题。使用协同的高收率工艺,可以将低价值的氢醌转变为高价值的1,2,4‑三羟基苯,所述1,2,4‑三羟基苯可以是液流电池工业中相关的活性材料的理想配体。形成1,2,4‑三羟基苯的方法可包括:在第一反应中氧化氢醌以形成对苯醌,在第二反应中转化对苯醌以形成1,2,4‑三乙酰氧基苯,在第三反应中将1,2,4‑三乙酰氧基苯脱乙酰化以形成1,2,4‑三羟基苯,以及在接连进行第一反应、第二反应和第三反应后分离1,2,4‑三羟基苯。
  • 羟腈裂解酶-201780026964.5
  • 浅野泰久;山口拓也 - 公立大学法人富山县立大学
  • 2017-02-28 - 2019-07-02 - C12N15/09
  • 本发明提供一种获得来自除马陆(Chamberlinius hualienensis)以外的千足虫的HNL基因和HNL、提供可实用地使用的量的HNL的制备方法、使用了该HNL的光学活性氰醇的制造方法。一种来自千足虫的HNL基因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从属于倍足纲(Diplopoda)的生物中存在的基因中,选择具有编码来自千足虫的HNL的保守氨基酸序列TAX1DIX2G(序列号15)或VPNGDKIH(序列号16)的碱基序列的基因。一种蛋白,其具有(1)~(3)中的任一个氨基酸序列且具有HNL活性,(1)序列号1、3、5、7、9、11、13、83、85、87或89中记载的氨基酸序列;(2)在(1)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氨基酸的缺失、替换和/或附加的氨基酸序列;或者(3)与(1)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一种制备光学活性氰醇的方法,其中,使本发明的来自千足虫的HNL作用于含有醛等和生成氰化氢等的物质的反应溶剂。
  • 新型抗人PAI-1抗体-201580009780.9
  • 田中祐嗣;吉野正康 - 安斯泰来制药株式会社
  • 2015-02-20 - 2019-06-25 - C12N15/09
  • 本发明提供通过与活性型人PAI‑1结合、抑制活性型人PAI‑1介导的作用来预防或治疗肺纤维化的抗人PAI‑1抗体。本发明人们对抗PAI‑1抗体进行了研究,提供包含由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号1~11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可变区、和由序列号4的氨基酸序号1~10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可变区的抗人PAI‑1抗体。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