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同轴驱动相机光强调节机构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20455819.8 申请日: 2013-07-29
公开(公告)号: CN203376539U 公开(公告)日: 2014-01-01
发明(设计)人: 宋金城;梁雅军;刘柯;孙增玉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主分类号: G03B7/00 分类号: G03B7/00
代理公司: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代理人: 高尚梅
地址: 100076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同轴 驱动 相机 调节 机构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调节摄影测量系统中相机图像灰度值的光强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在机器视觉和摄影测量领域,相机是完成测量的前端传感器,在一些特定环境下,目标背景存在较大的光强起伏,这对于测量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干扰因素。为了使光强稳定在一个相机能够正常获取特征点的光强范围内,需要对背景光强进行实时调整,使相机采集到的图像灰度值能够在一个较小范围内变化,以便后续图像处理、解算。

目前,相机光强参数调节的主要方法有:改变相机镜头光圈调整;改变相机曝光时间调整;在光路中加入可变光强衰减片;采用电调节液晶片。以上方法在不同应用领域都能够对相机光强进行调节。采用改变相机镜头光圈的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改变镜头光圈会同时改变镜头其它参数,镜头参数的改变会带来摄影测量系统模型的改变,因此这种方法在摄影测量领域来说是一种不可取的方法;改变相机曝光时间也能对相机获得的图像灰度值进行调节,但在实时测量条件下,相机曝光无法做到实时;在光路中加入可变光强衰减片也能够达到调整进入相机光强的目的。

一般在光路中加入衰减片的形式有两种:连续式衰减片和梯度变化衰减片。连续式衰减片能够提供连续的光强衰减,但在整个相机视场内,光强衰减不均匀;采用梯度变化衰减片能够解决相机视场光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但由于采用的是梯度衰减不能做到光强的连续衰减,要得到较高的采样密度,不但会增加衰减片的数量还会使调整机构很大,当光强变化较大时会给控制系统带来较大滞后。采用电调节液晶片方式的优点是系统没有机械结构,通过对液晶片加偏压以改变其消光系数,进而改变投射光强,但其缺点是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其口径不能做到很大,不能满足摄影测量领域大视场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驱动相机光强调节机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摄影测量相机工作过程中目标亮度有较大起伏变化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同轴驱动相机光强调节机构,它包括相机、镜头和电机,所述的镜头的光轴和电机的回转轴同轴,镜头位于电机的转子内,所述的镜头前端设有偏振片套,该偏振片套与电机弹性连接,所述的偏振片套内设有前偏振片和偏振片压圈;所述的相机颈部设有后偏振片和用于压紧后偏振片的开口锁紧环;所述的相机接圈的前侧设有镜头转接固定环,所述的镜头后侧设有镜头转接活动环;所述的镜头转接固定环外通过调焦螺纹连接镜头转接活动环;所述的偏振片套、前偏振片、后偏振片、相机、镜头的光轴和电机的回转轴同轴。

在上述的一种同轴驱动相机光强调节机构中:所述的偏振片套为阶梯筒状结构,在其与电机连接的一端面上加工有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弹性齿。

在上述的一种同轴驱动相机光强调节机构中:所述的电机设在筒形的电机支架内,电机的定子固定在电机支架内;所述的电机支架上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相机座,相机座内安装相机。

在上述的一种同轴驱动相机光强调节机构中:所述的弹性齿和开口锁紧环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在上述的一种同轴驱动相机光强调节机构中:所述的偏振片压圈与偏振片套通过螺纹连接,开口锁紧环与相机的接圈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在于:由于采用双偏振片对进入相机的光强进行调节,两个偏振片进行叠加得到最终进入相机的光强信号,从而得到光强分布均匀,图像灰度值稳定的恒光强图像;

弹性齿的弹性连接,实现上述偏振片套以及内部的前偏振片的快速拆装,较好的保证了结构安装的同轴度和垂直度,使得摄影测量结果误差较小。

由于采用弹性的开口锁紧环后偏振片进一步压紧,并且适应了相机接圈的内壁大小结构,保证后偏振片的可靠安装,使得整个调节结构的可靠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同轴驱动相机光强调节机构示意图;

图中:1.镜头;2.相机;3.电机;4.电机支架;5.相机座;6.偏振片套;7.镜头转接固定环;8.镜头转接活动环;9.偏振片压圈;10.前偏振片;11.后偏振片;12.开口锁紧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58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