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杀线虫的N-(2-取代的2-苯乙基)甲酰胺和N-(2-取代的2-苯乙基)-硫代甲酰胺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80037139.1 申请日: 2014-04-25
公开(公告)号: CN105357965A 公开(公告)日: 2016-02-24
发明(设计)人: A·迪克;J·N·格鲁尔;H-G·施瓦茨;S·霍夫曼;L·威尔姆斯;A·苏道;M·菲伯莱因;P·罗塞尔;P·拉默恩;U·格金斯;D·波兹;K·伊尔格;O·马尔萨姆;E·K·海尔曼;P-Y·科奎罗恩;佐佐木则雄;P·戴斯波尔德斯;土屋知己 申请(专利权)人: 拜耳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主分类号: A01N37/20 分类号: A01N37/20;A01N43/06;A01N43/08;A01N43/10;A01N43/16;A01N43/18;A01N43/40;A01N43/50;A01N43/56;A01N43/60;A01N43/647;A01N43/74;A01N43/80
代理公司: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代理人: 侯婧;钟守期
地址: 德国莱茵*** 国省代码: 德国;DE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涉及已知的和新的N-(2-取代的2-苯乙基)甲酰胺和N-(2-取代的2-苯乙基)-硫代甲酰胺用于防治农业中的损害植物的线虫的用途,还涉及新的N-(2-取代的2-苯乙基)甲酰胺和N-(2-取代的2-苯乙基)-硫代甲酰胺,其制备方法和制备其的中间体化合物,其作为杀线虫剂的用途和其作为抵抗动物和人中的内寄生虫的抗蠕虫剂的用途,包含这类化合物的组合物,以及用于防治线虫和蠕虫的方法。
搜索关键词: 线虫 取代 乙基 甲酰胺
【主权项】:
式(I)的化合物以及式(I)的化合物的N‑氧化物、金属络合物、准金属络合物和光学异构体用于防治损害植物的线虫的用途,其中A代表式Aa的苯基,其中*代表将Aa连接至式(I)的化合物的C=T部分的键,Y1代表卤素、硝基、SH、SF5、CHO、OCHO、NHCHO、氰基、C1‑C8‑烷基、具有1至5个卤素原子的C1‑C8‑卤代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C3‑C6‑环烷基、具有1至9个卤素原子的C3‑C6‑卤代环烷基、C1‑C8‑烷基硫烷基、具有1至5个卤素原子的C1‑C8‑卤代烷基硫烷基、C1‑C8‑烷氧基、具有1至5个卤素原子的C1‑C8‑卤代烷氧基、C1‑C8‑烷氧基‑C1‑C8‑烷基、C2‑C8‑烯氧基‑C1‑C8‑烷基、C3‑C8‑炔氧基‑C1‑C8‑烷基、C2‑C8‑烯氧基、C3‑C8‑炔氧基、C1‑C8‑烷氧基羰基、具有1至5个卤素原子的C1‑C8‑卤代烷氧基羰基、C1‑C8‑烷基羰基氧基、具有1至5个卤素原子的C1‑C8‑卤代烷基羰基氧基、C1‑C8‑烷基亚磺酰基、具有1至5个卤素原子的C1‑C8‑卤代烷基亚磺酰基、C1‑C8‑烷基磺酰基、具有1至5个卤素原子的C1‑C8‑卤代烷基磺酰基、C1‑C8‑烷基磺酰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C1‑C8)‑烷基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氧基;Y2、Y3、Y4和Y5彼此独立地代表氢或Y1;或A代表选自A1至A33的连接碳的杂环基团,其中A1是式(A1)的杂环,其中R1至R3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氧基,或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氧基,A2是式(A2)的杂环,其中R4至R6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氧基,或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氧基,A3是式(A3)的杂环,其中R7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氧基,或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氧基,以及R8代表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A4是式(A4)的杂环,其中R9至R11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硫烷基、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或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氧基,A5是式(A5)的杂环,其中R12和R13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氧基、氨基、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或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氧基,以及R14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氧基、氨基、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或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氧基,A6是式(A6)的杂环,其中R15代表氢、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氧基、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氧基,或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以及R16和R18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氧基,或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以及R17代表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A7是式(A7)的杂环,其中R19代表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以及R20至R22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或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A8是式(A8)的杂环,其中R23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或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以及R24代表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或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A9是式(A9)的杂环,其中R25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或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以及R26代表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或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A10是式(A10)的杂环,其中R27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或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以及R28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氧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氨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二‑(C1‑C5‑烷基)‑氨基,A11是式(A11)的杂环,其中R29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氧基、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氧基,或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以及R30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氧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氨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二‑(C1‑C5‑烷基)‑氨基,A12是式(A12)的杂环,其中R31代表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以及R32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或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以及R33代表氢、卤素、硝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氧基、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氧基,或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A13是式(A13)的杂环,其中R34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5‑环烷基、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5‑炔氧基,或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氧基,以及R35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硫烷基、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氧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氨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二‑(C1‑C5‑烷基)‑氨基,以及R36代表氢原子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A14是式(A14)的杂环,其中R37和R38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氧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硫烷基,以及R39代表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A15是式(A15)的杂环,其中R40和R41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或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A16是式(A16)的杂环,其中R42和R43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或氨基,A17是式(A17)的杂环,其中R44和R45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或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A18是式(A18)的杂环,其中R47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或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以及R46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硫烷基,A19是式(A19)的杂环,其中R49和R48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氧基、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氧基,或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A20是式(A20)的杂环,其中R50和R51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氧基、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氧基,或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A21是式(A21)的杂环,其中R52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或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A22是式(A22)的杂环,其中R53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或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A23是式(A23)的杂环,其中R54和R56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或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以及R55代表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A24是式(A24)的杂环,其中R57和R59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或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以及R58代表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A25是式(A25)的杂环,其中R60和R61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或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以及R62代表氢原子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A26是式(A26)的杂环,其中R63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硫烷基、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氧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氨基或二(C1‑C5‑烷基)氨基,以及R64代表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以及R65代表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5‑环烷基、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5‑炔氧基,或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5‑卤代烷氧基,A27是式(A27)的杂环,其中R66代表氢、卤素、羟基、氰基、C1‑C4‑烷基、具有1至5个卤素原子的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硫烷基、具有1至5个卤素原子的C1‑C4‑卤代烷基硫烷基,以及具有1至5个卤素原子的C1‑C4‑卤代烷氧基,以及R67、R68和R69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卤素、氰基、C1‑C4‑烷基、具有1至5个卤素原子的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硫烷基、具有1至5个卤素原子的C1‑C4‑卤代烷氧基、SC1‑C4‑烷基亚磺酰基和C1‑C4‑烷基磺酰基,A28是式(A28)的杂环,其中R70代表氢、卤素、羟基、氰基、C1‑C4‑烷基、具有1至5个卤素原子的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5‑烷基硫烷基、C2‑C5‑烯基硫烷基、具有1至5个卤素原子的C1‑C4‑卤代烷基硫烷基、具有1至5个卤素原子的C1‑C4‑卤代烷氧基、苯氧基(任选地被卤素或C1‑C4‑烷基取代)和苯基硫烷基(任选地被卤素或C1‑C4‑烷基取代),以及R71、R72和R73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卤素、氰基、C1‑C4‑烷基、具有1至5个卤素原子的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硫烷基、具有1至5个卤素原子的C1‑C4‑卤代烷氧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任选地被卤素或C1‑C4‑烷基取代的N‑吗啉,以及噻吩基(任选地被卤素或C1‑C4‑烷基取代),A29是式(A29)的杂环,其中R74、R75、R76和R77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卤素、羟基、氰基、C1‑C4‑烷基、具有1至5个卤素原子的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硫烷基、具有1至5个卤素原子的C1‑C4‑卤代烷基硫烷基、具有1至5个卤素原子的C1‑C4‑卤代烷氧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和C1‑C4‑烷基磺酰基,A30是式(A30)的杂环,其中X1代表‑S‑、‑SO‑、‑S02‑和‑CH2‑,以及R78代表C1‑C4‑烷基和具有1至5个卤素原子的C1‑C4‑卤代烷基,以及R79和R80彼此独立地代表氢和C1‑C4‑烷基,A31是式(A31)的杂环,其中R81代表C1‑C4‑烷基和具有1至5个卤素原子的C1‑C4‑卤代烷基,A32是式(A32)的杂环,其中R82代表C1‑C4‑烷基和具有1至5个卤素原子的C1‑C4‑卤代烷基,A33是式(A33)的杂环,其中R83代表氢、卤素、C1‑C4‑烷基和具有1至5个卤素原子的C1‑C4‑卤代烷基,T代表氧或硫,n代表0、1、2、3、4或5,X彼此独立地代表卤素、硝基、氰基、异腈、羟基、氨基、硫烷基、五氟‑λ6‑硫烷基、甲酰基、甲酰氧基、甲酰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羟基亚氨基)‑C1‑C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氧基亚氨基)‑C1‑C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8‑烯氧基亚氨基)‑C1‑C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8‑炔氧基亚氨基)‑C1‑C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苄氧基亚氨基)‑C1‑C8‑烷基、羧基、氨基甲酰基、硫代氨基甲酰基、N‑羟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甲酸酯、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具有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8‑卤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8‑烯基、具有1至9个卤素原子的C2‑C8‑卤代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8‑炔基、具有1至9个卤素原子的C2‑C8‑卤代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氧基、具有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8‑卤代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硫烷基、具有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8‑卤代烷基硫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亚磺酰基、具有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8‑卤代烷基亚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磺酰基、具有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8‑卤代烷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C1‑C8‑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8‑烯氧基、具有1至9个卤素原子的C2‑C8‑卤代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8‑炔氧基、具有1至9个卤素原子的C3‑C8‑卤代炔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7‑环烷基、具有1至9个卤素原子的C3‑C7‑卤代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7‑环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C7‑环烯基、具有1至9个卤素原子的C4‑C7‑卤代环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7‑环烷基)‑C1‑C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7‑环烷基)‑C2‑C8‑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7‑环烷基)‑C2‑C8‑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C1‑C8‑烷基)‑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C1‑C8‑烷基)‑甲硅烷基‑C1‑C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羰基、具有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8‑卤代烷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羰基氧基、具有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8‑卤代烷基羰基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羰基氨基、具有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8‑卤代烷基羰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氧基羰基、具有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8‑卤代烷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氧基羰基氧基、具有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8‑卤代烷氧基羰基氧基、取代或末取代的C1‑C8‑烷基氨基甲酰基、取代或末取代的二‑C1‑C8‑烷基氨基甲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氨基羰基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C1‑C8‑烷基氨基羰基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N‑(C1‑C8‑烷基)‑羟基氨基甲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氧基氨基甲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N‑(C1‑C8‑烷基)‑C1‑C8‑烷氧基氨基甲酰基、任选地被1至6个可相同或不同的基团Q取代的芳基、任选地被1至6个可相同或不同的基团Q取代的芳基‑C1‑C8‑烷基、任选地被1至6个可相同或不同的基团Q取代的芳基‑C2‑C8‑烯基、任选地被1至6个可相同或不同的基团Q取代的芳基‑C2‑C8‑炔基、任选地被1至6个可相同或不同的基团Q取代的芳基氧基、任选地被1至6个可相同或不同的基团Q取代的芳基硫烷基、任选地被1至6个可相同或不同的基团Q取代的芳基氨基、任选地被1至6个可相同或不同的基团Q取代的芳基‑C1‑C8‑烷氧基、任选地被1至6个可相同或不同的基团Q取代的芳基‑C1‑C8‑烷基硫烷基、任选地被1至6个可相同或不同的基团Q取代的芳基‑C1‑C8‑烷基氨基、可被1至4个基团Q取代的吡啶基、任选地被1至4个基团Q取代的吡啶基氧基,或两个取代基X与其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5元或6元饱和碳环或饱和杂环,所述碳环或杂环任选地被1至4个可相同或不同的基团Q取代,Z1代表氢、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具有1至5个卤素原子的C1‑C8‑卤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硫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氧基羰基,Z2和Z3独立地代表氢、卤素、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具有1至5个卤素原子的C1‑C8‑卤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硫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氧基羰基,或Z2和Z3与其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3元至6元饱和碳环或饱和杂环,所述碳环或杂环任选地被1至6个可相同或不同的基团Q取代,Z4代表氢、氰基、未取代的C3‑C7‑环烷基或被1至10个可相同或不同的取代基取代的C3‑C7‑环烷基,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氰基、C1‑C8‑烷基、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8‑卤代烷基、C1‑C8‑烷氧基羰基、包括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8‑卤代烷氧基羰基、C1‑C8‑烷基氨基羰基和二‑(C1‑C8‑烷基)‑氨基,Za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8‑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8‑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7‑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亚烷基氨基,Q代表卤素、氰基、硝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具有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8‑卤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氧基、具有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8‑卤代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硫烷基、具有1至9个卤素原子的C1‑C8‑卤代烷基硫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C1‑C8‑烷基)‑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C1‑C8‑烷基)‑甲硅烷基‑C1‑C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氧基亚氨基‑C1‑C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苄氧基亚氨基)‑C1‑C8‑烷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拜耳作物科学股份公司,未经拜耳作物科学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80037139.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驱蚊随身贴-201810574468.X
  • 钱龙风 - 钱龙风
  • 2018-06-06 - 2018-12-28 - A01N37/20
  •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蚊随身贴。本发明的驱蚊随身贴由驱蚊环和驱蚊材料组成,按重量份计,驱蚊材料包括:避蚊胺20‑45份、桉叶精油15‑20份、合欢皮3.7‑6份、白兰花精油4‑8份、抗菌剂1‑2份、柠檬酸甘油酯3‑5份、香精1‑1.5份、去离子水10‑20份。本发明的驱蚊随身贴在清洁作用的同时,能够起到抗菌驱蚊的作用;本发明的产品对人体温和无刺激且对环境友好,符合环保的需求;本发明的驱蚊随身贴中各组分廉价易得,生产成本低。
  • 亚油酰乙醇胺在提高植物灰霉病和细菌性叶斑病抗性中的应用-201510622615.2
  • 师恺;喻景权;邵淑君;史军营 - 浙江大学
  • 2015-09-25 - 2017-05-10 - A01N37/20
  • 本发明公开了亚油酰乙醇胺在提高植物灰霉病和细菌性叶斑病抗性中的应用以及在制备提高植物灰霉病和/或细菌性叶斑病抗性的制剂中的应用。本发明以亚油酰乙醇胺为主要有效成分制备的制剂,通过诱导植物体内的茉莉酸、水杨酸以及乙烯的信号路径,可显著增强植物对灰霉病和细菌性叶斑病的抗性,减少因灰霉病和细菌性病害给植株带来的经济损失。采用本发明制剂防治植物灰霉病和细菌性叶斑病简单易行,成本较低,可显著延迟和抑制灰葡萄孢、丁香假单胞菌单一或复合病原菌在叶片上的生长及病害的扩散,大大提高了植株对灰霉病和细菌性叶斑病的抗性。
  • 廿二碳五烯酸乙醇胺在提高植物灰霉病抗性中的应用-201510622044.2
  • 师恺;史军营;喻景权;邵淑君;吴爱芳 - 浙江大学
  • 2015-09-25 - 2017-05-10 - A01N37/20
  • 本发明公开了廿二碳五烯酸乙醇胺在提高植物灰霉病抗性中的应用以及在制备提高植物灰霉病抗性的制剂中的应用。本发明以廿二碳五烯酸乙醇胺为主要有效成分制备的制剂,通过诱导植物体内的茉莉酸以及乙烯的信号路径,可显著增强植物对灰霉病的抗性,减少因灰霉病给植株带来的经济损失。采用本发明制剂防治植物灰霉病简单易行,成本较低,可显著延迟和抑制灰葡萄孢病原菌在叶片上的生长及病害的扩散,大大提高了植株对灰霉病的抗性。
  • 硬脂酰乙醇胺在提高植物灰霉病抗性中的应用-201510623769.3
  • 喻景权;师恺;史军营;邵淑君 - 浙江大学
  • 2015-09-25 - 2017-04-12 - A01N37/20
  • 本发明公开了硬脂酰乙醇胺在提高植物灰霉病抗性中的应用以及在制备提高植物灰霉病抗性的制剂中的应用。本发明以硬脂酰乙醇胺为主要有效成分制备的制剂,通过诱导植物体内的茉莉酸以及乙烯的信号路径,可显著增强植物对灰霉病的抗性,减少因灰霉病给植株带来的经济损失。采用本发明制剂防治植物灰霉病简单易行,成本较低,可显著延迟和抑制灰葡萄孢病原菌在叶片上的生长及病害的扩散,大大提高了植株对灰霉病的抗性。
  • 乙二醇苯醚消毒剂复配技术-201510015140.0
  • 蒙建都 - 北京中海诚达科贸有限公司
  • 2015-01-13 - 2015-04-08 - A01N37/2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乙二醇苯醚消毒剂的复配技术。为了克服传统的单长链和双长链复合季铵盐无法在低浓度时快速杀菌,或需复配其他有效成分才能实现技术指标,传统消毒剂易燃、易挥发失效的问题,本发明是由①1-2%乙二醇苯醚,②0.03-0.05%双辛基二甲基氯化铵,③0.03-0.05%双十烷基二甲基氯化铵,④0.1%丙三醇,⑤0.1%维生素原B5,螯合剂,稳定剂,PH调节剂组成的水溶液(1000mg/L),在PH值为6.72弱酸性时0.5分钟杀灭所有指示菌,且杀灭率均大于99.999%,杀菌浓度低,毒性为实际无毒级。保存时间可长达5年以上。
  • 一种含有苯酰菌胺和松脂酸铜的杀菌组合物-201110177966.9
  • 葛尧伦;韩先正;司国栋;杜秀斌 - 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2011-06-20 - 2011-12-28 - A01N37/20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复配领域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苯酰菌胺与松脂酸铜复配,两种有效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80∶1~1∶80,优选重量百分比为45∶1~1∶40;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总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0%,优选为1%~55%,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用已知的方法可制备成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可溶性液剂、微乳剂、乳油、水乳剂和水分散粒剂;本发明杀菌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对蔬菜、果树、玉米等作物的真菌性病害。
  • 基于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200910164576.0
  • 刘胜召;张承来;曹明章;张洪;殷如龙;王新军;孔建 -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2009-07-21 - 2010-02-17 - A01N37/20
  •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A)苯酰菌胺和(B)三唑类化合物中的一种,三唑类化合物选自戊唑醇、己唑醇、苯醚甲环唑、氟环唑、氟硅唑、腈菌唑、戊菌唑、氟喹唑、烯唑醇、三唑酮、丙环唑、三唑醇、粉唑醇、联苯三唑醇、环丙唑醇,A与B的质量比例为50∶1~1∶5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和微乳剂。苯酰菌胺与选定的任意一种三唑类化合物以一定比例复配后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用于防治谷物、蔬菜和果树等作物上的病害。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