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的电池隔板和相关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80060026.2 申请日: 2016-08-17
公开(公告)号: CN108140787B 公开(公告)日: 2022-01-04
发明(设计)人: 石烈;克里斯托弗·L·考格;赫芭·K·托卡瑞 申请(专利权)人: 赛尔格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H01M50/454 分类号: H01M50/454;H01M50/457;H01M50/403;H01M50/417;H01M50/44;H01M10/0525
代理公司: 北京王景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20 代理人: 王景林;梁波
地址: 美国北卡***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公开了电池隔板和方法。所述电池隔板可用于锂电池。所述隔板可包括层压到经涂覆的非织造材料上的微孔膜。所述涂层可以包含聚合物和可选的填料或颗粒。所述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展开微孔膜和非织造材料,层压非织造物和微孔膜,以及在层压之前和/或之后涂覆非织造物。
搜索关键词: 改进 电池 隔板 相关 方法
【主权项】:
一种用于锂电池的电池隔板,包括:至少一个微孔膜或层;在所述微孔膜的至少一侧上的至少一个非织造物层或材料,所述非织造物层结合到所述微孔膜或层压到所述微孔膜,或层压在所述微孔膜上;以及具有以下特征至少其中之一:所述隔板、所述微孔膜和所述非织造物层中至少一个包含以下至少一种:至少一种铁电聚合物,所述铁电聚合物选自聚环氧乙烷(PEO)、聚四氟乙烯(PTFE)、聚氨酯(PU)、聚丙烯腈(PA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四甘醇二丙烯酸酯、聚偏二氟乙烯(PVDF)、其共聚物和含有前述物质的共混物,所述铁电聚合物选自聚偏二氟乙烯(PVDF)、其共聚物和含有前述物质的共混物,所述聚偏二氟乙烯(PVDF)共聚物选自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和聚偏二氟乙烯:三氟氯乙烯(PVDF:CTFE);至少一种填料,所述填料为惰性、热稳定颗粒,所述填料是选自二氧化硅(SiO2)、氧化铝(Al2O3)、勃姆石、碳酸钙(CaCO3)、二氧化钛(TiO2)、SiS2、SiPO4及其混合物、共混物或其组合物的陶瓷颗粒,所述填料是选自二氧化硅(SiO2)、氧化铝(Al2O3)、碳酸钙(CaCO3)、二氧化钛(TiO2)及其混合物的陶瓷颗粒,所述填料是选自二氧化硅(SiO2)、氧化铝(Al2O3)、碳酸钙(CaCO3)及其混合物的陶瓷颗粒,所述填料具有在0.001微米至25微米的范围内的平均粒径、最优选在0.01微米至2微米的范围内,所述填料具有0.01微米至2微米的平均粒径;聚合物或聚合物纤维,所述聚合物或纤维选自:聚烯烃、聚酯、氟聚合物,例如PVDF、聚酰胺(例如尼龙)、聚芳酰胺(KEVLAR、NOMEX)、丙烯酸、PVC、其单独或和其他聚合物的共聚物、共混物、混合物或组合物,所述聚酯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上述聚合物的共聚物、共混物、混合物或组合物,双组分纤维(异质纤维),所述双组分纤维选自皮芯型纤维、并列型纤维、海岛型纤维及其组合物,所述双组分纤维具有低熔融温度组分和高熔融温度组分,所述低熔点组分具有低于所述高熔融温度组分的熔融温度,所述低熔融温度组分是聚烯烃,所述聚烯烃选自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甲基戊烯(PMP)、聚丁烯(PB)、前述的共聚物以及前述的共混物,所述高熔融温度组分选自聚酯、聚酰胺(例如尼龙)、氟聚合物(例如TEFLON)、芳族聚酰胺(例如KEVLAR、NOMEX)、液晶聚合物(VECTRAN)、聚苯并咪唑(PBI)、聚苯并双恶唑(PBO),所述双组分纤维具有聚烯烃鞘和由选自以下的聚合物制成的芯:聚酰胺(例如尼龙)、氟聚合物(例如TEFLON)、芳族聚酰胺(KEVLAR、NOMEX)、液晶聚合物(VECTRAN)、聚苯并咪唑(PBI)、聚苯并双恶唑(PBO),所述双组分纤维具有聚乙烯鞘和由选自以下的聚合物制成的芯:聚酯、聚酰胺(例如尼龙)、氟聚合物(例如TEFLON)、芳族聚酰胺(KEVLAR、NOMEX)、液晶聚合物(VECTRAN)、聚苯并咪唑(PBI)、聚苯并二唑(PBO),所述双组分纤维具有聚烯烃鞘和聚酯芯、所述双组分纤维具有聚乙烯鞘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芯;所述非织造物是梳理非织造物、针刺非织造物、气流成网非织造物、湿法成网非织造物、射流喷网(水刺)非织造物、纺粘非织造物、熔纺非织造物、电纺非织造物及其组合物;所述非织造物由短纤维和/或连续长丝制成;所述非织造物的厚度小于1密耳(25.4微米),所述非织造物的厚度小于0.5密耳(12.7微米),所述非织造物的厚度小于0.25密耳(6.4微米);所述非织造物还包含涂层,所述涂层覆盖所述非织造物的纤维表面,所述涂层部分或完全覆盖所述非织造物的纤维表面,所述涂层覆盖所述非织造物的表面,所述涂层部分覆盖所述非织造物的表面,所述涂层完全浸渍到非织造物材料的内部空隙中,所述涂层由铁电聚合物制成,所述铁电聚合物选自聚环氧乙烷(PEO)、聚四氟乙烯(PTFE)、聚氨酯(PU)、聚丙烯腈(PA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四甘醇二丙烯酸酯、聚偏二氟乙烯(PVDF)、其共聚物和含有前述聚合物的混合物,所述铁电聚合物选自聚偏二氟乙烯(PVDF),其共聚物和含有前述聚合物的共混物,所述聚偏二氟乙烯(PVDF)共聚物选自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和聚偏二氟乙烯:三氟氯乙烯(PVDF:CTFE),所述涂层还包括填料,所述填料在施加到所述非织造物材料之前被混入所述涂层中,所述填料在所述涂层施加到所述非织造物材料上之后被添加到所述涂层上,所述填料是惰性的、热稳定的颗粒,所述填料是选自二氧化硅(SiO2)、氧化铝(Al2O3)、勃姆石、碳酸钙(CaCO3)、二氧化钛(TiO2)、SiS2、SiPO4及其混合物的陶瓷颗粒,所述填料是选自二氧化硅(SiO2)、氧化铝(Al2O3)、碳酸钙(CaCO3)、二氧化钛(TiO2)及其混合物的陶瓷颗粒,所述填料为选自二氧化硅(SiO2)、氧化铝(Al2O3)、碳酸钙(CaCO3)及其混合物的陶瓷颗粒,所述填料具有0.001微米至25微米、最优选0.01微米至2微米的平均粒径,所述填料具有0.01微米至2微米的平均粒径;所述微孔膜的孔隙率为约20‑80%,所述微孔膜的孔隙率为约28‑60%,所述微孔膜的平均孔径为约0.02‑2微米,所述微孔膜的平均孔径为约0.08‑0.5微米,所述微孔膜的Gurley数为约15‑150秒,所述微孔膜的Gurley数为约30至80秒;所述微孔膜具有单层,所述单层由聚烯烃制成,所述聚烯烃选自: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甲基戊烯(PMP)、聚丁烯(PB)、前述的共聚物以及前述的共混物,所述聚烯烃选自:聚乙烯(PE)、聚丙烯(PP)、前述的共聚物和前述的共混物,所述聚烯烃选自:聚乙烯(PE)、前述的共聚物和前述的共混物,所述聚烯烃是聚乙烯(PE),所述微孔膜具有多层,所述微孔膜具有两层,每层由不同聚合物制成,其中一层由聚烯烃制成,所述聚烯烃选自: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甲基戊烯(PMP)、聚丁烯(PB)、前述的共聚物和前述的共混物,所述聚烯烃选自:聚乙烯(PE)、前述的共聚物和前述的共混物,所述聚烯烃为聚乙烯(PE),另一层由聚烯烃制成,所述聚烯烃选自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甲基戊烯(PMP)、聚丁烯(PB)、前述的共聚物和前述的共混物,所述聚烯烃选自:聚丙烯(PP)、前述的共聚物和前述的共混物,其中所述聚烯烃为聚丙烯(PP),其中一层由聚乙烯基聚合物制成并且另一层由聚丙烯基聚合物制成,所述微孔膜具有三层,其中至少两层由不同聚合物制成,至少两层由同一种聚合物制成,其中所述外层由同一聚合物制成并且所述内层由不同的聚合物制成,所述同一聚烯烃选自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甲基戊烯(PMP)、聚丁烯(PB)、前述的共聚物以及前述的共混物,所述聚烯烃选自:聚丙烯(PP),前述的共聚物和前述的共混物,所述聚烯烃为聚丙烯(PP),所述不同的聚合物为聚烯烃,所述聚烯烃选自: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甲基戊烯(PMP)、聚丁烯(PB)、前述的共聚物以及前述的共混物,所述聚烯烃选自:聚乙烯(PE)、前述的共聚物和前述的共混物,所述聚烯烃为聚乙烯(PE),和/或所述层被层合为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丙烯);所述隔板是层压或复合隔板,在向所述非织造物层施加涂层之前或之后将所述非织造物层层压到所述微孔膜,所述非织造物由聚合物纤维制成,所述聚合物选自:聚烯烃、聚酯、氟聚合物、例如PVDF、聚酰胺(例如尼龙)、聚芳酰胺(KEVLAR、NOMEX)、丙烯酸、PVC或其它聚合物,其中所述聚酯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前述的共聚物和前述的混合物,所述非织造物由双组分(异质(hetero‑fil))纤维制成,所述双组分纤维选自皮芯型纤维、并列型纤维、海岛型纤维及其组合,所述双组分纤维具有低熔融温度组分和高熔融温度组分,所述低熔融温度组分的熔融温度低于所述高熔融温度组分,所述低熔融温度组分为聚烯烃,所述聚烯烃选自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甲基戊烯(PMP)、聚丁烯(PB)、前述的共聚物和前述的共混物,所述高熔融温度组分选自:聚酯、聚酰胺(例如尼龙)、氟聚合物TEFLON)、芳族聚酰胺(例如KEVLAR、NOMEX)、液晶聚合物(VECTRAN)、聚苯并咪唑(PBI)、聚苯并二唑(PBO),所述双组分纤维具有聚烯烃鞘和由选自以下的聚合物制成的芯:聚酯、聚酰胺(例如尼龙)、氟聚合物(例如TEFLO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尔格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赛尔格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80060026.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改性细菌纤维素锂硫电池隔膜-202011048385.0
  • 荣晓晓 - 深圳欣视界科技有限公司
  • 2020-09-29 - 2023-10-24 - H01M50/45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细菌纤维素锂硫电池隔膜,该隔膜是以细菌纤维素作为载体培养硫酸盐还原菌,而后在其表面涂覆硼酸改性二氧化硅制备获得;该隔膜具有高孔隙率和吸液率以及离子电导率,良好的耐热收缩性;该隔膜应用于锂硫电池隔膜,还能有效地抑制锂硫电池循环过程中的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有望应用于锂硫电池隔膜,能有效提高电池的充放电倍率循环性能和使用寿命。
  • 一种高锂离子迁移率隔膜及其制备方法-202310641347.3
  • 吕金辉;曹文卓;闫昭;李婷 - 湖州南木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2023-06-01 - 2023-08-11 - H01M50/454
  •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锂离子迁移率隔膜的制备,其可作为电池隔膜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该种高锂离子迁移率隔膜包括芳纶/玻璃纤维复合膜,及涂覆于所述芳纶/玻璃纤维复合膜表面的二氧化硅涂层,所述二氧化硅涂层中含有至少两种不同粒径的二氧化硅粉体,所述芳纶/玻璃纤维复合膜和所述二氧化硅涂层吸附有锂离子。本发明制得的高锂离子迁移率隔膜,优点是具有良好的孔隙率和优异的耐热性能和阻燃性能,克服了现有聚烯烃类电池隔膜纸电解液浸润性差、孔隙率低等缺点。同时具有优异的锂离子迁移率,及电化学性能。
  • 一种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2211546141.4
  • 请求不公布姓名;王文超;郑军华;沈晓帆;刘心同;请求不公布姓名 - 蜂巢能源科技(上饶)有限公司
  • 2022-11-30 - 2023-03-28 - H01M50/454
  • 本发明属于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能够减少过渡金属溶出的隔膜,包括基膜和均匀分散在其表面的POSS‑聚合物纤维,聚倍半硅氧烷(POSS)是一种含有Si‑O‑Si键的笼形无机核、硅顶点键合有机结构单元的分子内杂化有机‑无机纳米材料,通过对POSS‑聚合物顶角R基团的选择,用作锂离子电池隔膜时,该隔膜可以有效地吸收电池使用过程中产生的HF,减少过渡金属溶出,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与TMSP,TMSB,TMSPi相比,它具有更多的活性位点,可以实现对HF有效清除。
  • 一种氧化石墨烯/ZIF-8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202011072644.3
  • 朱晓波;徐水林 - 宝武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2020-10-09 - 2022-04-12 - H01M50/45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石墨烯/ZIF‑8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该氧化石墨烯/ZIF‑8复合隔膜以热交联聚乙烯醇/聚丙烯酸纳米纤维膜作为基膜,采用浸泡层层自组装技术将带正电荷的ZIF‑8纳米颗粒和带负电荷的氧化石墨烯依次组装到基膜上,形成氧化石墨烯/ZIF‑8修饰层,直至达到所需的氧化石墨烯/ZIF‑8修饰层的层数,即可制得氧化石墨烯/ZIF‑8复合隔膜。该氧化石墨烯/ZIF‑8复合隔膜可作为锂硫电池隔膜材料或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使用,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等,在作为锂硫电池隔膜材料用时,能够有效抑制多硫化合物的穿梭效应,从而提高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 多孔氮化硼纤维/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型锂硫电池隔膜材料-202011465844.5
  • 薛彦明;李梦圆;唐成春 - 河北工业大学
  • 2020-12-14 - 2021-03-30 - H01M50/454
  • 本发明为多孔氮化硼纤维/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型锂硫电池隔膜材料,该隔膜材料包括还原氧化石墨烯包覆多孔氮化硼纤维的结构,这种包覆的结构能够在缓解多硫化锂穿梭效应的同时为正极提供有效的导电通路。该复合型锂硫电池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多孔氮化硼纤维与氧化石墨烯水溶液混合搅拌处理,至混合均匀得到多孔氮化硼纤维/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再在氮气条件下高温处理,高温条件为800‑1500℃,得到多孔氮化硼纤维/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再将多孔氮化硼纤维/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与粘结剂混合研磨后,用刮刀涂在隔膜主体上烘干,得到。在锂硫电池中表现出优异的倍率、容量和循环性能。
  • 一种电池用导热复合隔膜及其应用-201911094539.7
  • 解孝林;常晨;叶昀昇;周兴平;石清璇;裴会杰 - 华中科技大学
  • 2019-11-11 - 2021-03-26 - H01M50/454
  •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用导热复合隔膜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电池用导热复合隔膜,包括聚烯烃多孔隔膜以及贴合在所述聚烯烃多孔隔膜两侧或一侧的氧化铝/碳杂化纤维层。本发明提供的聚烯烃多孔隔膜/氧化铝/碳杂化纤维层复合材料,由于在氧化铝/碳杂化纤维层中高导热的氧化铝是以连续的纤维形式存在,同时纤维在高温碳化的过程中熔融连接,减少了接触界面,降低了界面热阻,实现了导热通路的构建,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热性,实现电池内部热量的扩散。将该电池用导热复合隔膜应用于锂硫电池中,可达到提高电池性能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提高电池性能并解决聚烯烃多孔隔膜导热性能差的问题。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