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防撞梁及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653521.X 申请日: 2019-07-19
公开(公告)号: CN110525366A 公开(公告)日: 2019-12-03
发明(设计)人: 郑传祥;毛义华;张卫平;苏航;林娇;窦丹阳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
主分类号: B60R19/03 分类号: B60R19/03;B60R19/18;B29D99/00
代理公司: 33200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林怀禹<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地址: 300301 天津市滨海新***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防撞梁及制备方法。两个吸能盒的上端分别与防撞杆两端内侧面固接,下端与基座固接,防撞杆沿长度呈弓形分布且两端对称,凸面朝外。制备方法为:根据防撞梁的各部位受载荷的大小、抗冲击能力,设计防撞杆内衬和防撞杆外壳的厚度;根据防撞杆上、下内衬的厚度,在内模具上敷设对应的碳纤维层数及相应的角度,合上外模具,固化,脱模而成;将两防撞杆的直角过渡一侧粘结成矩形组合内衬,其外面敷设或者缠绕碳纤维编织布,用模压固化而成。本发明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替代传统铝合金的防撞梁,重量减轻;根据防撞梁受力特点,将承受冲击和弯曲等不同性质载荷的位置敷设不同的碳纤维角度和密度,以增强抗冲击能力。
搜索关键词: 防撞杆 防撞梁 敷设 抗冲击能力 固接 内衬 制备 碳纤维编织布 碳纤维复合材 传统铝合金 两端对称 模压固化 受力特点 碳纤维层 直角过渡 种碳纤维 重量减轻 组合内衬 弓形 复合材料 碳纤维 外模具 吸能盒 上端 朝外 凸面 脱模 下端 固化 缠绕 模具 侧面 替代
【主权项】:
1.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杆(1)和两个吸能盒(2);两个吸能盒(2)的上端面分别与防撞杆(1)两端内侧面固接,两个吸能盒(2)的下端面分别与基座固接,防撞杆(1)整体沿长度方向呈弓形分布且两端对称,防撞杆(1)弓形的凸面朝外。/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653521.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汽车高强韧防撞梁及其保温挤出成型工艺-201910880272.8
  • 雷忠平;袁学兵;孙建 - 安徽科蓝特铝业有限公司
  • 2019-09-18 - 2020-01-03 - B60R19/03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高强韧防撞梁,包括有高强韧基材、包裹在高强韧基材外表面的编织碳纤维层、以及涂覆在编织碳纤维层外表面的高温陶瓷树脂;本发明以高强韧铝基复合合金作为基底,将编织碳纤维包裹在高强韧铝基复合合金基材的外表面,再用耐高温、抗氧化、强硬度高的陶瓷树脂包覆在包裹有编织碳纤维的高强韧铝基复合合金基材的表面形成三层结构的高强韧防撞梁,显著地提升了铝基基材的强度和韧性,克服了铝基基材抗拉升强度和抗压强度低的缺陷,降低了铝基基材的残余应力,在高温下力学性能优良,强度好,韧性好,避免出现断裂,而最外层的陶瓷树脂保护内部的编织碳纤维的完整性,而本身也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质,提高了整个防撞梁的强度和韧性。
  • 车辆后保险杠和具有其的车辆-201822038734.5
  • 谷鹏飞;葛俊;杨宇威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2018-12-05 - 2019-12-17 - B60R19/03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后保险杠和具有其的车辆,车辆后保险杠包括保险杠主体、溃缩管和车架安装部,保险杠主体包括左部、中间部和右部,中间部连接在左部与右部之间,左部和右部均从与中间部的连接处向左逐渐向前延伸,中间部由第一碳纤维结构制成,左部和右部均由第二碳纤维结构制成,溃缩管连接在保险杠主体的前部并向前延伸,溃缩管由第三碳纤维结构制成,车架安装部设置在溃缩管的前端,车架安装部由第四碳纤维结构制成,第三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层数>第一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层数>第二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层数≥第四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层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后保险杠,能在具有较强工作可靠性的同时具有较轻重量。
  • 车辆前保险杠和具有其的车辆-201822038735.X
  • 谷鹏飞;葛俊;杨宇威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2018-12-05 - 2019-12-17 - B60R19/03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前保险杠和具有其的车辆,车辆前保险杠包括保险杠主体、溃缩管、车架安装部,保险杠主体由通过铺设多层碳纤维层形成的第一碳纤维结构制成,溃缩管连接在保险杠主体的后部并向后延伸,溃缩管由通过铺设多层碳纤维层形成的第二碳纤维结构制成,车架安装部设置在溃缩管的后端,车架安装部由通过铺设多层碳纤维层形成的第三碳纤维结构制成,其中,第二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层数>第一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层数>第三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层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前保险杠,通过在不同位置设置不同的碳纤维结构,能在具有较强工作可靠性的同时具有较轻重量。
  • 用于机动车辆的保险杠梁的能量吸收装置-201880027961.8
  • H.特拉贝尔西;S.达科斯塔皮托 -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 2018-04-19 - 2019-12-13 - B60R19/03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保险杠梁的能量吸收装置(1),所述能量吸收装置(1)被设计成在保险杠梁(2)和面对所述保险杠梁(2)的车辆侧梁(3)的端部之间进行连接,所述能量吸收装置(1)包括第一区域(4)和至少一个第二区域(6),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区域由非增强聚合物材料制成,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区域包括由纤维增强聚合物材料制成的第一标称层(16)。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二区域(6)具有至少一个附加层(14),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层至少部分地叠置在所述第一标称层(16)上,以改变所述第二区域(6)的厚度(ef)。
  • 一种车前缓冲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车体-201822158294.7
  • 吕江毅 -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 2018-12-21 - 2019-12-06 - B60R19/03
  • 本实用新型涉及方程式汽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前缓冲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车体。本实用新型的车前缓冲结构中,固定板和抗冲击前端板之间连接有抗冲击侧壁,抗冲击侧壁内设有中空的封闭空间;抗冲击侧壁用于在抗冲击前端板承受碰撞冲击时通过断裂压溃吸收冲击能量,从而在保证车前缓冲结构的吸能特性优秀的前提下,有效减小车前缓冲结构的体积和重量,实现结构轻量化,并有利于对赛车进行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
  •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防撞梁及制备方法-201910653521.X
  • 郑传祥;毛义华;张卫平;苏航;林娇;窦丹阳 - 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
  • 2019-07-19 - 2019-12-03 - B60R19/03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防撞梁及制备方法。两个吸能盒的上端分别与防撞杆两端内侧面固接,下端与基座固接,防撞杆沿长度呈弓形分布且两端对称,凸面朝外。制备方法为:根据防撞梁的各部位受载荷的大小、抗冲击能力,设计防撞杆内衬和防撞杆外壳的厚度;根据防撞杆上、下内衬的厚度,在内模具上敷设对应的碳纤维层数及相应的角度,合上外模具,固化,脱模而成;将两防撞杆的直角过渡一侧粘结成矩形组合内衬,其外面敷设或者缠绕碳纤维编织布,用模压固化而成。本发明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替代传统铝合金的防撞梁,重量减轻;根据防撞梁受力特点,将承受冲击和弯曲等不同性质载荷的位置敷设不同的碳纤维角度和密度,以增强抗冲击能力。
  • 一种汽车吸能保险杠-201810918739.9
  • 邓启华;王祖飞 - 广州绿口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2018-08-13 - 2019-11-22 - B60R19/03
  • 一种吸能保险杠,它由金属或玻璃钢制成凹槽向外的汽车保险杠形状,用高弹力橡胶或其它高弹力合成材料依据汽车保险杠形状制成实体式或空心式高弹力保险杠体,紧密地镶嵌在凹槽中,其高弹力体外缘超出凹槽,当汽车意外相撞时,只要触及到高弹力汽车保险杠装置,即可在高弹力作用下,减少、减轻或避免汽车相撞的严重后果。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