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作为DDR1抑制剂的三氮杂-螺癸酮类化合物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80039376.0 申请日: 2016-06-30
公开(公告)号: CN107849044B 公开(公告)日: 2021-06-25
发明(设计)人: 贝恩德·布埃特尔曼;布埃伦特·科切尔;贝恩德·库恩;马尔科·普鲁诺托;汉斯·里斯特;马丁·里特尔;马库斯·鲁道夫;亚历山大·李·萨茨 申请(专利权)人: 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D471/10 分类号: C07D471/10;C07D519/00;A61K31/438;A61P35/00
代理公司: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吴胜周;柳春琦
地址: 瑞士***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涉及式(I)的化合物或其药用盐,其中L和R1至R5如本文中所定义,以及其制备方法、包含其的药物组合物和其作为药物的用途。
搜索关键词: 作为 ddr1 抑制剂 三氮杂 酮类 化合物
【主权项】:
一种式(I)的化合物其中L是‑(CHR8)m‑(CHR9)n‑(CO)q‑R1是‑NR6R7、芳基、杂芳基、C3‑7环烷基或杂环烷基,其中芳基、杂芳基、C3‑7环烷基和杂环烷基中的每一个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R1’取代;每一个R1’独立地选自卤素、氰基、C1‑7烷基、卤代‑C1‑7烷基、C3‑7环烷基、C3‑7环烷基‑C1‑7烷基、苯基、苄基、杂芳基、氨基、羟基、C1‑7烷氧基、卤代‑C1‑7烷氧基、C1‑7烷氧基‑C1‑7烷基、氧代、‑CH2‑OR16、‑C(O)‑OR16、‑CH2‑NHR16、‑CH2‑CH2‑NR17R18、‑CH2‑C(O)‑NHR16和‑C(O)‑NHR16;或者两个R1’一起形成‑(CR12R13)s‑或‑(CR12R13)t‑O‑(CR14R15)u‑;R2是氢、氟、C1‑7烷基或卤代‑C1‑7烷基;R3是氢或C1‑7烷基;R4是芳基或杂芳基,每一个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R4’取代;每一个R4’独立地选自卤素、氰基、C1‑7烷基、卤代‑C1‑7烷基、C3‑7环烷基、氨基、羟基、C1‑7烷氧基和卤代‑C1‑7烷氧基;R5是包含2至5个选自N、O或S的杂原子的单环或二环杂芳基,其中R5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R5’取代;每一个R5’独立地选自卤素、氰基、C1‑7烷基、卤代‑C1‑7烷基、C3‑7环烷基、氨基、羟基、C1‑7烷氧基和‑C(O)NH2;R6是C1‑7烷基、卤代‑C1‑7烷基、羟基‑C1‑7烷基、C1‑7烷氧基‑C1‑7烷基、C3‑7环烷基、杂环烷基、芳基、杂芳基、‑CH2‑CH2‑NR17R18,其中C1‑7烷基、C3‑7环烷基、杂环烷基、芳基、苄基和杂芳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R6’取代;每一个R6’独立地选自卤素、氰基、C1‑7烷基、卤代‑C1‑7烷基、C3‑7环烷基、氨基、羟基、C1‑7烷氧基、卤代‑C1‑7烷氧基、C1‑7烷氧基‑C1‑7烷基、氧代、‑CH2‑C(O)‑NHR16、杂环烷基、‑CH2‑杂环烷基、苯基、苄基、杂芳基、C1‑7烷基‑杂芳基和任选地被C1‑7烷基取代的杂环烷基‑CH2‑苯基;R7是氢、C1‑7烷基、C3‑7环烷基或者是卤代‑C1‑7烷基;R8是氢、C1‑7烷基、羟基‑C1‑7烷基、C1‑7烷氧基‑C1‑7烷基、卤代‑C1‑7烷氧基‑C1‑7烷基、‑(CH2)r‑苯基、‑(CH2)r‑杂芳基、‑(CH2)rNR10R11;R9是氢、C1‑7烷基或卤代‑C1‑7烷基;R10和R11独立地选自氢和C1‑7烷基或者R10和R11连同它们结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杂环烷基;R12、R13、R14和R15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和C1‑7烷基;R16是氢、C1‑7烷基、卤代‑C1‑7烷基、C3‑7环烷基或杂环烷基;R17和R18独立地选自氢和C1‑7烷基或者R17和R18连同它们结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杂环烷基;m是0、1或2;n是0、1或2;q是0或1;r是0、1或2;s是2、3或4;t是1或2;u是1或2;或其药用盐;条件是如果R1是经由氮环原子与L结合的杂环烷基或者R1是‑NR6R7,则:如果q=0,则m+n≥2,或如果q=1,则m+n≥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未经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80039376.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202110481193.7
  • 高春吉;王子兴;张迪;陈清泉;吕伯彦 - 浙江华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2021-04-30 - 2023-10-20 - C07D471/10
  •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优异的色纯度和高亮度及高发光效率的可溶性有机化合物以及使用该化合物的OLED器件。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如式1所示:#imgabs0#上述的结构式中,Ar1和Ar2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0‑C30稠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90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3‑C30胺衍生物(其中,一个必须是取代或未取代的包含氮原子两个以上的C6‑C90杂芳基、杂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13‑C30胺衍生物);R1和R2是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0‑C30稠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杂芳基,R1和R2可以链接形成环。
  • 一种有机不对称催化δ-内酰胺-3,3’-氮杂螺环氧化吲哚的合成方法-202210949314.0
  • 敬林海;张正兵;韩盼;杨单;何秋佐 - 西华师范大学
  • 2022-08-09 - 2023-10-03 - C07D471/1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不对称催化δ‑内酰胺‑3,3’‑氮杂螺环氧化吲哚的合成方法为将3‑氨基甲酰基氧化吲哚类化合物1、α,β‑不饱和酮酸酯类化合物2、手性有机催化剂和#imgabs0#分子筛加至反应容器中,并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加入有机溶剂,于‑40~25℃反应12~72h,经分离纯化即得具有三个手性立体中心且高光学纯度的δ‑内酰胺‑3,3’‑氮杂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3。本发明使用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剂,无金属残留;得到的δ‑内酰胺‑3,3’‑氮杂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具有三个手性中心,并具有高立体选择性和非对映选择性,是一类潜在的生物活性分子;反应条件温和,原子经济性高,可操作性强,具有潜在的工业化前景。
  • 一种手性多环吲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202210237339.8
  • 李鑫;黄秋红 - 南开大学
  • 2022-03-11 - 2023-09-19 - C07D471/1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性多环吲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是在反应溶剂中,以含烯烃的吲哚衍生物和NBS为反应原料,以手性磷酸为催化剂,反应得到一系列手性多环吲哚化合物。本发明反应条件温和,原料易得价廉,反应操作简单,产率较高,为很多天然产物和药物的合成提供关键的骨架结构,可以广泛适用于工业化规模生产。#imgabs0#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202210167068.3
  • 汪康;马晓宇;赵贺;徐佳楠;张颖 -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2022-02-23 - 2023-09-05 - C07D471/1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发光材料技术领域。通过一种新型的含氮原子的杂环类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利用含氮杂环破坏了分子的对称性,避免分子间的聚集作用;采用二嗪、三嗪等吸电子能力强的官能团基团,能够有效提高电子传输材料的电子迁移率,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内部电子‑空穴不平衡的问题,提高发光效率。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在具备很好的电子迁移率的同时,其平面分子结构还能使核心结构的π‑共轭体系不被延续,保证高三线态能级(ET)和宽带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发光效率并改善器件各层能级匹配程度。利用该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低驱动电压、高效率、长寿命的性能优点。
  • 基于螺芴并吲哚异构体的蓝光材料及其应用-202310620392.0
  • 王亚飞;银一笑;朱卫国 - 常州大学
  • 2023-05-29 - 2023-08-18 - C07D471/10
  • 本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螺芴并吲哚异构体的蓝光材料及其应用。以叔丁基螺芴单元与吲哚结合作为电子给体,三嗪衍生物作为电子受体,构筑了系列新型的蓝光材料。叔丁基螺芴单元与吲哚结合形成一个刚性更强的新给体,这增加了分子刚性结构,有利于抑制分子的非辐射跃迁,获得高效率荧光材料。以这类新型的蓝光材料为发光层掺杂剂,制备了溶液加工型电致发光器件,并获得了较高的最大外量子效率。本发明详细探讨了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对构筑高效的蓝色荧光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 一种2,7-二氮杂-螺[3,5]壬烷-2-甲酸叔丁酯的合成方法-202310137440.0
  • 李堂;柳惠 - 药璞(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2023-02-20 - 2023-08-01 - C07D471/1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7‑二氮杂‑螺[3,5]壬烷‑2‑甲酸叔丁酯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反应步骤:S1、N‑Boc‑4‑氰基哌啶在二异丙基氨基锂的催化作用下与氯碘甲烷反应得到4‑(氯甲基)‑4‑氰基哌啶‑1‑羧酸叔丁酯;S2、步骤S1中合成的4‑(氯甲基)‑4‑氰基哌啶‑1‑羧酸叔丁酯与氢化铝锂反应闭环得到2,7‑二氮杂‑螺[3,5]壬烷‑2‑甲酸叔丁酯。该合成方法路线短,经两步反应即可制得目标产品,反应周期短,产物收率高,反应成本低,而且反应易于放大,操作方便。
  • 一种制备螺环化合物的方法-202310462515.2
  • 易荣楠;孙高飞;赵明明;陈威旭;吴智轩;肖梓彦;陈瑶清;黄娟娟;陈俊豪;易轩宇 - 湖南警察学院
  • 2023-04-26 - 2023-07-25 - C07D471/10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螺环化合物的方法,在保护气氛或真空条件下,将1,7‑烯炔类化合物、肟酯类化合物、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铜催化剂和溶剂混合,反应,获得杂多环化合物;其中,所述铜催化剂为碘化亚铜、氧化亚铜、氯化亚铜、溴化亚铜、三氟甲烷磺酸铜、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的方法以廉价易得的铜盐为促进剂,无需使用贵金属催化剂和配体,通过在一个锅中同时构建四个C‑C键和一个C≡N键来构建螺环衍生物,具有反应底物适用范围广泛、条件简单温和、较高的原子经济性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