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高强韧防撞梁及其保温挤出成型工艺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880272.8 申请日: 2019-09-18
公开(公告)号: CN110641404A 公开(公告)日: 2020-01-03
发明(设计)人: 雷忠平;袁学兵;孙建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科蓝特铝业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60R19/03 分类号: B60R19/03;C22C21/00;C22C32/00;C22C1/10;C22C1/03;B22D18/02;C22F1/08;C21D9/00
代理公司: 34122 合肥鼎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叶丹
地址: 242200 ***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高强韧 基材 铝基 编织 复合合金 防撞梁 碳纤维 碳纤维层 陶瓷树脂 表面形成 残余应力 高温陶瓷 力学性能 力学性质 三层结构 抗氧化 耐高温 强硬度 最外层 树脂 包覆 基底 抗拉 涂覆 断裂 汽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汽车高强韧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韧防撞梁包括有高强韧基材、包裹在高强韧基材外表面的编织碳纤维层、以及涂覆在编织碳纤维层外表面的高温陶瓷树脂;

所述高强韧基材包括有以下组成成分:硅铝酸盐2~5%、硼铝酸盐2~4%、纳米氮-硅-碳2~5%、纳米碳化硅2~4%、纳米氮化铝3~6%、高强韧中间合金15~20%、镁元素0.8~1.5%、铜元素1.5~2.5%、铬元素0.4~0.8%、锶元素0.8~1.5%、钛元素1.5~3.0%,其余为铝元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高强韧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韧中间合金包括有以下组成成分:镁-锌-锆-硅合金10~20%、钨-铁-钴-硅合金10~15%、铜-锌-铝合金5~10%、铜-锌-镓合金20~35%、钛-镍-铅-硼合金20~35%和纳米钛酸亚铁-钛酸镁粉10~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高强韧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碳纤维层包括有以下组成成分:各向同性煤沥青80~85%、碳化钛2~5%、碳化锆2~3%、碳化钽2~5%、碳化铪2~4%、铜-锰-钨合金5~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高强韧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碳纤维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有以下步骤:

1).先将各向同性煤沥青加热至120~150℃,使煤沥青软化成液体状态,加入碳化钛、碳化锆、碳化钽、碳化铪、铜-锰-钨合金,将物料混合均匀;

2).将混合均匀的物料加入到静电离心纺丝机中进行纺丝,碳纤维丝在空气中稳定化并在1000~2000℃的高温氢气和氮气的环境中处理,得到碳纤维;

3).将得到的碳纤维使用纤维编织机进行编制,得到编制碳纤维,碳纤维进行堆叠编织,再将编织碳纤维加热至500~800℃,将编制碳纤维压制成防撞梁形状,得到编织碳纤维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高强韧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的直径为10~50nm,编织得到的碳纤维层的厚度为3.0~8.5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高强韧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碳纤维层在高温碳化的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比例为1:5~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高强韧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韧基材在高强韧防撞梁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60~8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高强韧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碳纤维层在高强韧防撞梁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10~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高强韧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陶瓷树脂包括有以下组成成分:高交联密度酚醛环氧型乙烯基树脂80~90%、碳化硅2~5%、硼化硅2~3%、氮化铝2~5%、氮化硅2~3%。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汽车高强韧防撞梁的保温挤出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成型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

1).熔炼:将组成高强韧基材的硅铝酸盐、硼铝酸盐、高强韧中间合金采用电弧炉或电感应炉熔炼,熔炼过程先抽真空小于-0.1MPa,温度升高至1500~2000℃,然后采用惰性气体或氮气保护熔炼,再加入纳米氮-硅-碳、纳米碳化硅、纳米氮化铝,搅拌至完全熔解并混合均匀;

加入镁元素、铜元素、铬元素、锶元素、钛元素和铝元素使其熔解并搅拌均匀后迅速降温至1000~1500℃;

2).挤出:再将熔融液体降温至500~800℃静置10~20min,控制熔体不凝固不结皮,然后在500~800℃加入预先设定好的铜模挤出机进行挤出,挤出温度控制为500~800℃,将挤出的挤出品迅速冷却至10~30℃,制备得到高强韧基材;

3).打磨:将得到的高强韧基材使用打磨机进行打磨和抛光,并用切割机对高强韧基材进行边角切割,使之达到设计尺寸,并在此基础上再次对高强韧基材进行打磨和抛光;

4).包裹:将准备好的防撞梁形状的编织碳纤维层包裹在高强韧基材的外表面,再升温至300~500℃,使得编织碳纤维层与高强韧基材进行紧密交联,再缓慢降温至10~30℃,降温速度为2~5℃/h,再次进行打磨和抛光;

5).成型:将高交联密度酚醛环氧型乙烯基树脂、碳化硅、硼化硅、氮化铝、氮化硅添加到坩埚熔炼炉熔化成树脂液,将包裹有编织碳纤维的高强韧基材放入到铜铸模中,设定好树脂层的厚度为0.8~1.5cm,再将树脂液浇入到铜铸模中,树脂液沉积在包裹有编织碳纤维层的高强韧基材的外表面,控制铜铸模的温度为10~30℃,树脂液冷却成型;

将喷覆后的复合材料块体缓慢冷却至100~200℃,降温速率控制为0.1~0.5℃/min,使得复合材料表面的抗氧化高熵合金层凝固,再急速冷却至10~30℃,使之固化成型;

6).后处理:将步骤5)获得的成型的高强韧防撞梁再次装入到铜铸模中进行第一级固溶处理,固溶温度为200~300℃,保温时间1~1.5h,在10~30℃的空气中冷却,得第一级固溶处理后的高强韧防撞梁;

将第一级固溶处理后的防撞梁连同铜铸模进行第二级固溶处理,固溶温度为180~250℃,保温时间0.5~1h,在10~30℃的空气中冷却,转移时间≤12s,得第二级固溶处理后的高强韧防撞梁;

将第二级固溶处理后的防撞梁连同铜铸模进行人工时效处理,时效温度为120~180℃,保温时间3~5h,在10~30℃的空气中冷却,取出后进行打磨和抛光,得到高强韧防撞梁成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蓝特铝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科蓝特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027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汽车高强韧防撞梁及其保温挤出成型工艺-201910880272.8
  • 雷忠平;袁学兵;孙建 - 安徽科蓝特铝业有限公司
  • 2019-09-18 - 2020-01-03 - B60R19/03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高强韧防撞梁,包括有高强韧基材、包裹在高强韧基材外表面的编织碳纤维层、以及涂覆在编织碳纤维层外表面的高温陶瓷树脂;本发明以高强韧铝基复合合金作为基底,将编织碳纤维包裹在高强韧铝基复合合金基材的外表面,再用耐高温、抗氧化、强硬度高的陶瓷树脂包覆在包裹有编织碳纤维的高强韧铝基复合合金基材的表面形成三层结构的高强韧防撞梁,显著地提升了铝基基材的强度和韧性,克服了铝基基材抗拉升强度和抗压强度低的缺陷,降低了铝基基材的残余应力,在高温下力学性能优良,强度好,韧性好,避免出现断裂,而最外层的陶瓷树脂保护内部的编织碳纤维的完整性,而本身也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质,提高了整个防撞梁的强度和韧性。
  • 车辆后保险杠和具有其的车辆-201822038734.5
  • 谷鹏飞;葛俊;杨宇威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2018-12-05 - 2019-12-17 - B60R19/03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后保险杠和具有其的车辆,车辆后保险杠包括保险杠主体、溃缩管和车架安装部,保险杠主体包括左部、中间部和右部,中间部连接在左部与右部之间,左部和右部均从与中间部的连接处向左逐渐向前延伸,中间部由第一碳纤维结构制成,左部和右部均由第二碳纤维结构制成,溃缩管连接在保险杠主体的前部并向前延伸,溃缩管由第三碳纤维结构制成,车架安装部设置在溃缩管的前端,车架安装部由第四碳纤维结构制成,第三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层数>第一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层数>第二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层数≥第四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层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后保险杠,能在具有较强工作可靠性的同时具有较轻重量。
  • 车辆前保险杠和具有其的车辆-201822038735.X
  • 谷鹏飞;葛俊;杨宇威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2018-12-05 - 2019-12-17 - B60R19/03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前保险杠和具有其的车辆,车辆前保险杠包括保险杠主体、溃缩管、车架安装部,保险杠主体由通过铺设多层碳纤维层形成的第一碳纤维结构制成,溃缩管连接在保险杠主体的后部并向后延伸,溃缩管由通过铺设多层碳纤维层形成的第二碳纤维结构制成,车架安装部设置在溃缩管的后端,车架安装部由通过铺设多层碳纤维层形成的第三碳纤维结构制成,其中,第二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层数>第一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层数>第三碳纤维结构的碳纤维层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前保险杠,通过在不同位置设置不同的碳纤维结构,能在具有较强工作可靠性的同时具有较轻重量。
  • 用于机动车辆的保险杠梁的能量吸收装置-201880027961.8
  • H.特拉贝尔西;S.达科斯塔皮托 -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 2018-04-19 - 2019-12-13 - B60R19/03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保险杠梁的能量吸收装置(1),所述能量吸收装置(1)被设计成在保险杠梁(2)和面对所述保险杠梁(2)的车辆侧梁(3)的端部之间进行连接,所述能量吸收装置(1)包括第一区域(4)和至少一个第二区域(6),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区域由非增强聚合物材料制成,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区域包括由纤维增强聚合物材料制成的第一标称层(16)。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二区域(6)具有至少一个附加层(14),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层至少部分地叠置在所述第一标称层(16)上,以改变所述第二区域(6)的厚度(ef)。
  • 一种车前缓冲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车体-201822158294.7
  • 吕江毅 -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 2018-12-21 - 2019-12-06 - B60R19/03
  • 本实用新型涉及方程式汽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前缓冲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车体。本实用新型的车前缓冲结构中,固定板和抗冲击前端板之间连接有抗冲击侧壁,抗冲击侧壁内设有中空的封闭空间;抗冲击侧壁用于在抗冲击前端板承受碰撞冲击时通过断裂压溃吸收冲击能量,从而在保证车前缓冲结构的吸能特性优秀的前提下,有效减小车前缓冲结构的体积和重量,实现结构轻量化,并有利于对赛车进行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
  •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防撞梁及制备方法-201910653521.X
  • 郑传祥;毛义华;张卫平;苏航;林娇;窦丹阳 - 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
  • 2019-07-19 - 2019-12-03 - B60R19/03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防撞梁及制备方法。两个吸能盒的上端分别与防撞杆两端内侧面固接,下端与基座固接,防撞杆沿长度呈弓形分布且两端对称,凸面朝外。制备方法为:根据防撞梁的各部位受载荷的大小、抗冲击能力,设计防撞杆内衬和防撞杆外壳的厚度;根据防撞杆上、下内衬的厚度,在内模具上敷设对应的碳纤维层数及相应的角度,合上外模具,固化,脱模而成;将两防撞杆的直角过渡一侧粘结成矩形组合内衬,其外面敷设或者缠绕碳纤维编织布,用模压固化而成。本发明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替代传统铝合金的防撞梁,重量减轻;根据防撞梁受力特点,将承受冲击和弯曲等不同性质载荷的位置敷设不同的碳纤维角度和密度,以增强抗冲击能力。
  • 一种汽车吸能保险杠-201810918739.9
  • 邓启华;王祖飞 - 广州绿口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2018-08-13 - 2019-11-22 - B60R19/03
  • 一种吸能保险杠,它由金属或玻璃钢制成凹槽向外的汽车保险杠形状,用高弹力橡胶或其它高弹力合成材料依据汽车保险杠形状制成实体式或空心式高弹力保险杠体,紧密地镶嵌在凹槽中,其高弹力体外缘超出凹槽,当汽车意外相撞时,只要触及到高弹力汽车保险杠装置,即可在高弹力作用下,减少、减轻或避免汽车相撞的严重后果。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