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考虑新能源汽车渗透的环境影响评估软件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771372.7 申请日: 2019-08-20
公开(公告)号: CN110489871A 公开(公告)日: 2019-11-22
发明(设计)人: 林宏志;赵宇轩 申请(专利权)人: 东南大学
主分类号: G06F17/50 分类号: G06F17/50;G06Q10/04;G08G1/01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0096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环境影响评估 传统的 路段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交通流量 行驶 马尔可夫链 内燃机汽车 车辆类型 电动汽车 交通环境 阶段模型 影响评估 语言开发 插电式 排放 预测 建模 反馈 评估 替代 吸收 挑战
【权利要求书】:

1.本发明采用R语言开发了一种考虑新能源汽车渗透的环境影响评估软件,该软件的算法框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定义传统内燃机车(ICEV)、插电式电动汽车(PEV)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的排放率,将其表示为行驶速度的函数;

步骤二:使用吸收马尔可夫链模型表示ICEV、PEV和HEV的市场占有率演化过程,其中PEV是吸收状态,表示消费者选择PEV后不再会选择其他类型的汽车;

步骤三:通过交通产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流分配的反馈迭代达到交通系统平衡,计算出平衡状态时的路段交通流量和通行时间;

步骤四:使用各路段的长度和行驶时间计算各路段的平均速度;

步骤五:评估交通系统的环境影响。

2.对于权利1中的步骤三,采用如下的具体计算过程:

步骤1:输入交通网络信息,包括网络结构、路段长度、路段通行能力等;

步骤2:给定交通需求Oi,通过平均分布得到初始化交通分布矩阵设置n=0,表示迭代次数;

步骤3:通过Frank-Wolfe算法基于用户均衡将交通分布矩阵分配给交通网络,以计算每个路段a上的交通流量和出行时间,之后,起点i和目的地j之间的最短出行时间,即可以通过Dijkstra算法算出;

步骤4:基于采用目的地选择模型来更新交通分布矩阵

步骤5:利用权重递减的连续平均法(MSA)对交通分布矩阵和求平均

步骤6:使用相对根平方误差(RRSE)检查交通分布矩阵的收敛性

如果满足收敛条件,则转至步骤8,否则令n=n+1,转至步骤7;

步骤7:通过Frank-Wolfe算法基于用户均衡将交通分布矩阵分配给交通网络,以计算每个路段a上的交通流量和出行时间,之后,起点i和目的地j之间的最短出行时间,即可以通过Dijkstra算法计算,计算结果被反馈到步骤4;

步骤8:输出交通分布矩阵以及路段a上的交通流量va和起点i与目的地j之间的出行时间

3.权利1和权利2中的算法以R语言编写,具体归纳如下:

#考虑新能源汽车的渗透对环境影响的评估软件

#步骤1:初始化,按格式输入数据和必要的包;

#1.1加载计算最短路径的包,准备调用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注意igraph包首次使用需要安装,然后才能调用;

#install.packages(″igraph″)#安装igraph包

library(igraph)

options(digits=3)

#1.2创建图的距离矩阵,包含所有的候选路段,第一列为路段标号(Road),第二列为路段起点标号(Road origin),第三列为路段终点标号(Road destination),第四列为该路段自由流时间(free flow time),第五列为道路通行能力(capacity),第六列为道路长度(length),此处以交通配流中常用的Nguyen-Dupuis网络为例,详细的参数设置可参考程序文档;

#也可以在Excel中复制,然后执行

#e=read.delim(″clipboard″,header=F)

e=matrix(c(1,1,5,7.0,900,4.00,2,1,12,9.0,700,4.00,3,4,5,9.0,700,4.00,4,4,9,12.0,900,7.00,5,5,6,3.0,800,2.00,6,5,9,9.0,600,4.00,7,6,7,5.0,900,4.00,8,6,10,13.0,500,8.00,9,7,8,5.0,300,4.00,10,7,11,9.0,400,5.00,11,8,2,9.0,700,5.00,12,9,10,10.0,700,6.00,13,9,13,9.0,600,5.00,14,10,11,6.0,700,4.00,15,11,2,9.0,700,5.00,16,11,3,8.0,700,4.00,17,12,6,7.0,300,4.00,18,12,8,14.0,700,9.00,19,13,3,11.0,700,6.00),ncol=6,byrow=T)

colnames(e)=c(″Road″,″Road origin″,″Road destination″,″Free Time″,″Roadcapacity″,″Road length″)

#e#用于检查程序的断点

#1.3输入初始交通需求矩阵d0,第一列为起讫点对的标号(OD pair),第二列为起点标号(origin),第三列为终点标号(destination),第四列为交通需求(demand);

tge=3000#总的现状交通需求

d0=matrix(c(1,1,2,0.2*tge,2,1,3,0.4*tge,3,4,2,0.3*tge,4,4,3,0.1*tge),ncol=4,byrow=T)#初始分配方案

colnames(d0)=c(″OD pair″,″Origin″,″Destination″,″Demand″)

#d0#用于检查程序的断点

#自定义的Frank-Wolfe算法函数,注意输入的需求矩阵d形式如d0,交通网络e的形式如上面的e,相对误差0.001;

fw=function(e,d)

{

#1.4根据路径自由流时间计算各个OD对的最短路径和路径流量

g=add.edges(graph.empty(13),t(e[,2:3]),weight=e[,4])#创建图,13为节点的个数,以时间为权重而非路径的长度

b12=get.shortest.paths(g,from=″1″,to=″2″,mode=″out″,output=″epath″)$epath[[1]]#从起点1到终点2的最短路径

b13=get.shortest.paths(g,from=″1″,to=″3″,mode=″out″,output=″epath″)$epath[[1]]#从起点1到终点3的最短路径

b42=get.shortest.paths(g,from=″4″,to=″2″,mode=″out″,output=″epath″)$epath[[1]]#从起点4到终点2的最短路径

b43=get.shortest.paths(g,from=″4″,to=″3″,mode=″out″,output=″epath″)$epath[[1]]#从起点4到终点3的最短路径

#创建一个矩阵,用于保存各个OD对的最短路径和流量

V=cbind(e[,1])

st0=numeric(4)#存放初始的各OD对最短行驶时间

colnames(V)=″Road″

V

#OD对12的最短路径和流量

sp12=as.vector(b12)#转化为路段标号(Road)

st0[1]=sum(e[sp12,4])#各路段时间求和

x12=cbind(e[sp12,1],rep(d[1,4],length(sp12)))#路段标号和流量,算法中的迭代起点

colnames(x12)=c(″Road″,″V12″)

x12

V=merge(V,x12,by=″Road″,all=TRUE)#定义V为专门保存迭代起点的矩阵

V[is.na(V)]=0

V

#OD对13的最短路径和流量

sp13=as.vector(b13)#转化为路段标号(Road)

st0[2]=sum(e[sp13,4])#各路段时间求和

x13=cbind(e[sp13,1],rep(d[2,4],length(sp13)))#路段标号和流量,算法中的迭代起点

colnames(x13)=c(″Road″,″V13″)

x13

V=merge(V,x13,by=″Road″,all=TRUE)#定义V为专门保存迭代起点的矩阵

V[is.na(V)]=0

V

#OD对42的最短路径和流量

sp42=as.vector(b42)#转化为路段标号(Road)

st0[3]=sum(e[sp42,4])#各路段时间求和

x42=cbind(e[sp42,1],rep(d[3,4],length(sp42)))#路段标号和流量,算法中的迭代起点

colnames(x42)=c(″Road″,″V42″)

x42

V=merge(V,x42,by=″Road″,all=TRUE)#定义V为专门保存迭代起点的矩阵

V[is.na(V)]=0

V

#OD对43的最短路径和流量

sp43=as.vector(b43)#转化为路段标号(Road)

st0[4]=sum(e[sp43,4])#各路段时间求和

x43=cbind(e[sp43,1],rep(d[4,4],length(sp43)))#路段标号和流量,算法中的迭代起点

colnames(x43)=c(″Road″,″V43″)

x43

V=merge(V,x43,by=″Road″,all=TRUE)#定义V为专门保存迭代起点的矩阵

V[is.na(V)]=0

V

#当所有最短路径上的流量求和,得到初始流量

VS=rowSums(V[,seq(ncol(V)-3,ncol(V))])

VS

#步骤2:更新各路段的阻抗

t0=e[,4]#自由流时间

c=e[,5]#道路通行能力

a=0.15

b=4

tp=function(v){

t0*(1+a*(v/c)^b)

}

repeat{

#步骤3:寻找下一个迭代方向

g2=add.edges(graph.empty(13),t(e[,2:3]),weight=tp(VS))#构造图,13为节点的个数,更新路段阻抗

b12=get.shortest.paths(g2,from=″1″,to=″2″,mode=″out″,output=″epath″)$epath[[1]]#从起点1到终点2的最短路径

b13=get.shortest.paths(g2,from=″1″,to=″3″,mode=″out″,output=″epath″)$epath[[1]]#从起点1到终点3的最短路径

b42=get.shortest.paths(g2,from=″4″,to=″2″,mode=″out″,output=″epath″)$epath[[1]]#从起点4到终点2的最短路径

b43=get.shortest.paths(g2,from=″4″,to=″3″,mode=″out″,output=″epath″)$epath[[1]]#从起点4到终点3的最短路径

#创建一个临时矩阵,用于保存各个OD对的最短路径和流量

V=cbind(e[,1])

colnames(V)=″Road″

V

#OD对12的最短路径和流量

sp12=as.vector(b12)#转化为路段标号(Road)

x12=cbind(e[sp12,1],rep(d[1,4],length(sp12)))#路段标号和流量,算法中的迭代起点

colnames(x12)=c(″Road″,″V12″)

x12

V=merge(V,x12,by=″Road″,all=TRUE)#定义V为专门保存迭代起点的矩阵

V[is.na(V)]=0

V

#OD对13的最短路径和流量

sp13=as.vector(b13)#转化为路段标号(Road)

x13=cbind(e[sp13,1],rep(d[2,4],length(sp13)))#路段标号和流量,算法中的迭代起点

colnames(x13)=c(″Road″,″V13″)

x13

V=merge(V,x13,by=″Road″,all=TRUE)#定义V为专门保存迭代起点的矩阵

V[is.na(V)]=0

V

#OD对42的最短路径和流量

sp42=as.vector(b42)#转化为路段标号(Road)

x42=cbind(e[sp42,1],rep(d[3,4],length(sp42)))#路段标号和流量,算法中的迭代起点

colnames(x42)=c(″Road″,″V42″)

x42

V=merge(V,x42,by=″Road″,all=TRUE)#定义V为专门保存迭代起点的矩阵

V[is.ha(V)]=0

V

#OD对43的最短路径和流量

sp43=as.vector(b43)#转化为路段标号(Road)

x43=cbind(e[sp43,1],rep(d[4,4],length(sp43)))#路段标号和流量,算法中的迭代起点

colnames(x43)=c(″Road″,″V43″)

x43

V=merge(V,x43,by=″Road″,all=TRUE)#定义V为专门保存迭代起点的矩阵

V[is.na(V)]=0

V

#当所有最短路径上的流量求和,得到迭代方向

VS2=rowSums(V[,seq(ncol(V)-3,ncol(V))])

VS2

#步骤4:计算迭代步长

step=function(lamda){

x2=VS2

x1=VS

q=x1+lamda*(x2-x1)

sum((x2-x1)*tp(q))

}

#lamda=uniroot(step,c(0,1))$root#注意lamda的取值范围,步长不能太长,uniroot要求两端的函数值符号相反,有的函数不一定满足,采用optimize函数可以确保找到一元函数的最优值;

g=function(lamda){step(lamda)^2}

lamda=optimize(g,c(0,1))$minimum

lamda

#步骤5:确定新的迭代起点

VS3=VS+lamda*(VS2-VS)

VS3

#步骤6:收敛性检验

if((sqrt(sum((VS3-VS)^2))/sum(VS))<0.001)break

VS=VS3#如果不满足收敛条件则用新点VS3替代原点VS,如此循环直到收敛

}

#步骤7:输出平衡状态的特征矩阵result和OD行驶时间矩阵u;

#步骤7.1:输出平衡状态各路径的流量、通行时间和速度;

result=cbind(e[,1],round(VS,0),tp(VS),e[,6]/(tp(VS)/60),e[,5],round(VS,0)/e[,5])

colnames(result)=c(″Road″,″Volume″,″Time″,″Speed″,″Road Capacity″,″Levelof Service″)

#步骤7.2:输出各OD行驶时间矩阵u

g=add.edges(graph.empty(13),t(e[,2:3]),weight=result[,3])#创建图,13为节点的个数,result为步骤7生成的矩阵

b12=get.shortest.paths(g,from=″1″,to=″2″,mode=″out″,output=″epath″)$epath[[1]]#从起点1到终点2的最短路径

b13=get.shortest.paths(g,from=″1″,to=″3″,mode=″out″,output=″epath″)$epath[[1]]#从起点1到终点3的最短路径

b42=get.shortest.paths(g,from=″4″,to=″2″,mode=″out″,output=″epath″)$epath[[1]]#从起点4到终点2的最短路径

b43=get.shortest.paths(g,from=″4″,to=″3″,mode=″out″,output=″epath″)$epath[[1]]#从起点4到终点3的最短路径

#创建一个行驶时间矩阵,用于保存各个OD对的行程时间,初始假设各OD行程时间为0

u=matrix(c(1,1,2,0,2,1,3,0,3,4,2,0,4,4,3,0),ncol=4,byrow=T)

#OD对12的行程时间

sp12=as.vector(b12)#转化为路段标号(Road)

u[1,4]=sum(result[sp12,3])#各路段时间求和

#OD对13的行程时间

sp13=as.vector(b13)#转化为路段标号(Road)

u[2,4]=sum(result[sp13,3])#各路段时间求和

#OD对42的行程时间

sp42=as.vector(b42)#转化为路段标号(Road)

u[3,4]=sum(result[sp42,3])#各路段时间求和

#OD对43的行程时间

sp43=as.vector(b43)#转化为路段标号(Road)

u[4,4]=sum(result[sp43,3])#各路段时间求和

u=cbind(u,st0)#OD对间无障碍行驶时间st0

#以列表的形式输出result矩阵和OD行驶时间矩阵

list(result,u)

}

#fw(e,d0)#用于检查程序的断点

#步骤8:定义目的地选择的多项式Logit函数mlogit,输入为各OD行驶时间时间矩阵u和各地交通需求sg,输出为新的交通分布矩阵;

mlogit=function(u,sg)

{

d=numeric(4)

d[1]=sg[1]*exp(-0.1*u[1,4])/(exp(-0.1*u[1,4])+exp(1-0.1*u[2,4]))

d[2]=sg[1]*exp(1-0.1*u[2,4])/(exp(-0.1*u[1,4])+exp(1-0.1*u[2,4]))

d[3]=sg[2]*exp(-0.1*u[3,4])/(exp(-0.1*u[3,4])+exp(1-0.1*u[4,4]))

d[4]=sg[2]*exp(1-0.1*u[4,4])/(exp(-0.1*u[3,4])+exp(1-0.1*u[4,4]))

cbind(u[,1:3],d)

}

#步骤9:定义一个给定交通需求d0和sg及交通网络e下综合的交通分布与交通分配交替迭代平衡函数,对于初始交通分布可以求得用户平衡状态时各OD的行驶时间矩阵,用户根据该矩阵重新选择目的地,对于新的交通分布又可以生成新的行驶时间矩阵,该过程一直循环进行,一直到交通分布矩阵不再变化为止;

cda=function(e,d0,sg){

k=3

repeat{

d1=mlogit(fw(e,d0)[[2]],sg)

k=k+1

if(sqrt(sum((d1[,4]-d0[,4])^2))/sum(d0[,4])<0.01)break#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就停止

d0[,4]=d0[,4]+(1/k)*(d1[,4]-d0[,4])#这里采用迭代加权法(Method ofSuccessive Average,MSA),此处采用循环次数的倒数作为权重,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少;

#print(d1)#用于检查程序的断点

#print(k)#用于检查程序

if(k==100)break#如果循环次数达到100次但还没有满足精度要求也跳出循环

}

#print(d1)

d2=fw(e,d1)

#print(d2)

list(d1,d2)

}

#步骤10:输出交通系统的表现;

ge1=c(sum(d0[1:2,4]),sum(d0[3:4,4]))#用于检查程序的断点

d3=cda(e,d0,ge1)#对交通需求ge1和交通分布d01调用前面定义的cda函数

write.csv(d3[[1]],file=″交通分布矩阵.csv″)#以csv格式保持到当前工作目录

write.csv(d3[[2]][[1]],file=″路段平衡结果.csv″)

write.csv(d3[[2]][[2]],file=″OD出行时间.csv″)

getwd()#查看输出文件的保存地址

#步骤11:利用Markov chain模型计算各类型汽车的市场占有率;

u=c(0.7,0.2,0.1)

p0=matrix(c(0.8559,0.0810,0.0631,0.0554,0.8647,0.0799,0,0,1),byrow=T,nc=3)#假设的转化率矩阵

p=p0

Q=p0[1:2,1:2]

U=diag(2)

N=solve(U-Q)

est=N%*%c(1,1)

n=20

A=matrix(0,nc=3,nr=n)#初始化矩阵

for(i in(1:n))

{

A[i,]=u%*%p

p=p%*%p0

}

A

MS=rbind(u,A)#把现状市场占有率合并进去,目的为了作图;

MS

#步骤12:画出市场占有率的变化图

par(family=′serif′)#绘图时使用新罗马字,Times New Roman是Windows下默认的衬线字体;

plot(MS[,1],type=″b″,ylim=c(0,0.8),xlab=″The planning years″,ylab=″Market penetration level″,cex.lab=1.3)

axis(1,seq(0,21,1))#设定x坐标轴

axis(2,seq(0,0.8,0.1))#设定y坐标轴

lines(MS[,2],type=″b″,pch=2)

lines(MS[,3],type=″b″,pch=3)

legend(19,0.6,c(″ICEV″,″HEV″,″PEV″),pch=c(1:3))

#步骤13:计算环境影响评价EIA

EIA=matrix(0,nc=4,nr=n+1)

for(i in(1:(n+1)))

{

#i=1

#ICEV的排放量

ICEV_CO2=3158*(e[,6]/d3[[2]][[1]][,3]*60)^(-0.56)*e[,6]*d3[[2]][[1]][,2]*MS[i,1]#注意这里的时间为min,所以乘以60以转换为hour,此时速度为mile/hour

ICEV_yOC=1.3647*(e[,6]/d3[[2]][[1]][,3]*60)^(-0.679)*e[,6]*d3[[2]][[1]][,2]*MS[i,1]

ICEV_NOX=2.5376*(e[,6]/d3[[2]][[1]][,3]*60)^(-0.42)*e[,6]*d3[[2]][[1]][,2]*MS[i,1]

#PEV的排放量

PEV_EC=1.79e-8*(e[,6]/d3[[2]][[1]][,3]*60)^4-4.073e-6*(e[,6]/d3[[2]][[1]][,3]*60)^3+3.654e-4*(e[,6]/d3[[2]][[1]][,3]*60)^2-0.0109*(e[,6]/d3[[2]][[1]][,3]*60)+0.2372#耗电量

PEV_CO2=893*PEV_EC*e[,6]*d3[[2]][[1]][,2]*MS[i,3]

PEV_NOX=1.66*PEV_EC*e[,6]*d3[[2]][[1]][,2]*MS[i,3]

PEV_SO2=3.79*PEV_EC*e[,6]*d3[[2]][[1]][,2]*MS[i,3]

#HEV的排放量

a=0.6#这算系数

HEV_CO2=a*(3158*(e[,6]/d3[[2]][[1]][,3]*60)^(-0.56)+893*PEV_EC)*e[,6]*d3[[2]][[1]][,2]*MS[i,2]

HEV_NOX=a*(2.5376*(e[,6]/d3[[2]][[1]][,3]*60)^(-0.42)+1.66*PEV_EC)*e[,6]*d3[[2]][[1]][,2]*MS[i,2]

HEV_VOC=a*1.3647*(e[,6]/d3[[2]][[1]][,3]*60)^(-0.679)*e[,6]*d3[[2]][[1]][,2]*MS[i,2]

HEV_SO2=a*3.79*PEV_EC*e[,6]*d3[[2]][[1]][,2]*MS[i,2]

#总的环境评价

EIA[i,1]=sum(ICEV_CO2+PEV_CO2+HEV_CO2)#CO2

EIA[i,2]=sum(ICEV_NOX+PEV_NOX+HEV_NOX)#NOX

EIA[i,3]=sum(ICEV_VOC+HEV_VOC)#VOC

EIA[i,4]=sum(PEV_SO2+HEV_SO2)#SO2

}

#步骤14:保存在excel表格中,因为量纲不同而不容易放在一个图中

colnames(EIA)=c(″CO2″,″NOx″,″VOC″,″SO2″)

EIAkg=EIA/1000#转换为kg

EIAkg

write.csv(EIAkg,file=″污染排放.csv″)

getwd()#查看输出文件的保存地址。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7137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基于工况变化的电力环保设施参数关联模型学习方法-201910352292.8
  • 宋蓓;高阳;綦小龙 - 江苏万维艾斯网络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2019-04-29 - 2019-12-31 - G06F17/50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工况变化的电力环保设施参数关联模型学习方法。所述基于工况变化的电力环保设施参数关联模型学习方法包括:步骤1,参数关联模型初始化:基于离线数据利用SBN算法初始参数关联模型,得到关系系数矩阵;步骤2,工况关键参数选取:选取电力环保设施工况关键参数,作为衡量工况变化的依据;步骤3,工况变化检测:利用滑动窗口对各参数进行突变检测,将工况关键参数发生突变的时间戳作为工况变化的时间戳;步骤4,参数关联模型更新:基于上次工况变化时刻至当前工况变化前一时刻内的数据,对已有参数关联模型进行局部更新,并对更新后的模型进行可视化。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能够通过检测实时工况变化,动态更新参数关联模型,使其具有建模非稳态突变过程的能力,实现随时间变化的参数依赖关系刻画,为专业人员进一步分析设备之间内在的相关性提供帮助。
  • 桥梁病害示意图的生成方法和装置-201910519705.7
  • 刘炳林;程勇 - 重庆海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2019-06-17 - 2019-12-31 - G06F17/50
  • 本发明提供一种桥梁病害示意图的生成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检测文本所属的桥梁和构件,确定检测文本对应的构件展开图;提取检测文本中的病害图示信息;根据病害图示信息,在构件展开图上生成病害示意图。基于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根据检测文本自动生成桥梁的病害示意图,极大地提高了病害示意图的绘制效率。
  • 对柔性结构的实时表面形状感测-201910552110.1
  • 郭嘉威;伦天乐;何迪朗;王奎;李杰衡;黄建业 - 香港大学
  • 2019-06-24 - 2019-12-31 - G06F17/50
  • 表面形状确定系统包含柔性且可拉伸的弹性体基板形式的表面形状传感器,所述基板具有嵌入其中的应变/位移感测元件。传感器可为单芯光纤,光纤沿着其长度具有位于预先确定位置处的一系列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光源在光纤的一个端部处提供入射光谱。光纤的每个光栅具有引起不满足布拉格条件的光谱的特定波长被反射回光纤中的折射率调制。光栅的折射率由于基板的偏转在基板上随应变而改变。询问器捕获光的反射波长并从其撷取信号信息。处理器接收询问器的输出并使用神经网络对信息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以在表面偏转时实时地重建表面形态。
  • 一种二维材料离化能的计算方法-201910610029.4
  • 雷双瑛;郭斯佳 - 东南大学
  • 2019-07-08 - 2019-12-31 - G06F17/5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材料离化能的计算方法,属于二维材料性质模拟计算领域,该二维材料离化能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二维材料在不同超胞下不同带电状态下的能量,通过数学拟合从而求得离化能。本发明提出的计算方法适用于所有二维材料,不受材料形状等方面限制;本发明提出的计算方法操作简单,仅需计算出二维材料在不同超胞下、不同带电状态下的能量,通过数学拟合即可求得离化能。本发明对二维材料的形状结构无要求,适用范围广,计算方法简单易行,计算结果也准确可观。
  • 信息系统失效引起配电网电压波动越限的计算方法-201910692328.7
  • 刘文霞;韩辉 - 华北电力大学
  • 2019-07-30 - 2019-12-31 - G06F17/50
  • 本发明属于电网故障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系统失效引起配电网电压波动越限的计算方法,包括:分别对信息系统的信息链路连通性、信息链路数据包有效性、应用软件有效性进行建模;采用序贯蒙特卡洛模拟法对信息系统的信息链路连通性、信息链路数据包有效性、应用软件有效性进行抽样得到各类故障时序状态信息;模拟和仿真集中式电压控制系统的运行,获得故障期间各节点电压值;根据所得各节点电压值,求解信息系统失效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指标。本发明考虑了由于信息网络设备参数配置缺陷以及安装缺陷引起的瞬时中断等造成的“软故障”,建立了精确的信息系统模型;定义了配电网电压波动性指标,评价了信息失效对电压波动越限的影响。
  • 一种基于Intel FPGA的OpenCL交易数据处理的方法-201910721805.8
  • 杨涛 - 杨涛
  • 2019-08-06 - 2019-12-31 - G06F17/50
  •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Intel FPGA的OpenCL交易数据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网络数据;根据提前设置的特征值对所述网络数据初步筛选,处理提取交易数据;对接收的交易数据进一步精确筛选,提取交易数据特征字段;所将处理完毕的交易数据特征字段集发送到相关存储位置;OpenCL提取所述相关存储位置的交易数据特征集交付数据处理平台汇总。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Intel FPGA的OpenCL交易数据处理的方法,FPGA设备通过对接收的网络数据处理提取交易数据,对交易数据快速计算处理,提高处理数据效率,保障交易的高性能处理。
  • 高温电除尘器结构的设计方法-201910730707.0
  • 张静雅;沈天奇 - 张家港市锦明机械有限公司
  • 2019-08-08 - 2019-12-31 - G06F17/5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电除尘器结构的设计方法。本发明一种高温电除尘器结构的设计方法,包括:首先将电除尘器按实际结构形式建立三维模型,形成一个独立的封闭体系;然后输入各种结构应力,通过模型计算和结构选型优化,实现电除尘器结构强度适应高温工作环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计算机建模及特殊结构设计,对高温电除尘器结构进行了优化,加强了壳体立柱的稳定性,增强了除尘器壳体抗变形的能力,能更好的抵抗风荷载,温度荷载,设备运行时内部负压对除尘器的作用。并且壳体立柱与电除尘内部钢管支撑连接,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体系。
  • 一种应用于CFRP汽车顶盖结构材料功能一体化设计方法-201910759142.9
  • 周金宇;倪伟 - 江苏理工学院
  • 2019-08-16 - 2019-12-31 - G06F17/50
  • 本发明涉及汽车顶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CFRP汽车顶盖结构材料功能一体化设计方法,其步骤为:(1)构造汽车顶盖板样条曲线模型;(2)随机初始种群;(3)完成有限元建模;(4)根据初始种群中的材料参数,在ANSYS中对CFRP汽车顶盖层合板进行铺层参数设定;(5)对模型施加约束与载荷后,进行有限元强度应力与不同板拱高度情况下的顶盖板固有频率值计算;(6)输入结果值到MATLAB中,使用蔡‑吴强度理论,建立关于汽车顶盖板结构的强度的关系;(7)构建适应度函数;(8)实现对汽车顶盖结构材料功能一体化设计,本发明提高汽车顶盖板的固有频率从而避开激励源频率和声腔的模态频率,达到减振的效果,有效的减小车身振动。
  • 一种基于BIM的PDCA循环闭合式安全管理系统-201910767888.4
  • 肖航晨;刘建石;唐轩 - 南京同筑盛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2019-08-20 - 2019-12-31 - G06F17/50
  • 本发明涉及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管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PDCA循环闭合式安全管理系统,包括:工程建设项目参建方通过计算机终端设备上的装配式BIM建模软件用户端或者智能手机终端设备上的装配式BIM建模软件客户端,同步共享上传至云端服务器操作系统上的装配式BIM建模软件的所有数据信息,该数据信息包括:基于BIM的PDCA循环施工模型、基于PDCA循环体系的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基于PDCA循环体系的安全风险管理的历史数据。本发明解决了目前现有的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系统,当发现安全隐患时,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同步地执行整改方案实现整改闭合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
  • 一种煤层瓦斯渗透率预测方法-201910774144.5
  • 孙晗森;徐加放;王德桂;程璐;马腾飞 -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 2019-08-21 - 2019-12-31 - G06F17/50
  • 本发明涉及煤矿安全以及煤层气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煤层瓦斯渗透率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煤矿相关数据包括:瓦斯压力、储层温度、抗压强度,有效应力四个参数以及对应的渗透率并对四个参数进行处理;(2)设置Elman网络相关参数,初步建立网络预测模型,确定网络结构;(3)设置遗传算法相关参数并与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4)利用训练数据对建立的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训练;(5)利用预测数据对建立起来的预测模型精度进行评估。本发明利用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参数进行优化,提高了模型预测精度,为煤层瓦斯渗透率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大大提到了预测的准确性。
  • 基于MOGA算法的直角坐标机器人悬臂优化仿真方法-201910791173.2
  • 扶建辉;王进;王向坤;陆国栋;陈燕智 - 浙江大学
  • 2019-08-26 - 2019-12-31 - G06F17/50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MOGA算法的直角坐标机器人悬臂优化仿真方法,包括:1)在建模软件中构建悬臂模型并将模型的尺寸在软件中进行参数化处理;2)将构建好的模型通过插件直接导入ANSYS Workbench软件中并将尺寸参数进行参数化处理;3)在ANSYS Workbench中添加Static Structure模块进行有限元求解;4)选择优化输出参数;5)在ANSYS Workbench中添加响应面优化模块,选择优化设计点及实验设计方法;6)构建响应面模型,设置完成后进行更新;7)优化分析;8)优化结束。本发明可以快速得到产品设计的最优尺寸参数,降低研发设计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提高产品设计的质量。
  • 压电换能器驱动频率计算方法、系统及驱动电路设计方法-201910794145.6
  • 董晓霄;袁越 - 河海大学
  • 2019-08-27 - 2019-12-31 - G06F17/5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电换能器驱动频率计算方法,包括采集压电换能器质量和恒速度测试结果;根据恒速度测试结果,计算压电换能器不同频率下的有功功率;根据质量、恒速度测试结果和有功功率,计算压电换能器不同频率下的机械品质因数;将最高机械品质因数对应的频率作为压电换能器最优驱动频率。同时公开了相应的系统和压电换能器驱动电路设计方法。本发明计算不同频率下的机械品质因数,通过最高机械品质因数实现了最优驱动频率的获取;同时本发明在最优驱动频率的基础上,进行阻抗计算和匹配,改进现有驱动电路,可以使压电换能器在工作中降低损耗,减小温升,提高性能稳定性。
  • 一种基于最大推力理论的超声速推力喷管反设计方法-201910857498.6
  • 俞凯凯;陈以勒;黄帅;徐惊雷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19-09-11 - 2019-12-31 - G06F17/5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最大推力理论的超声速推力喷管反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先设定核心点的物理参数,进而确定经过核心点的左行特征线上的物理参数和几何位置;根据喷管进口参数分布和核心点参数,采用有旋特征线法和迭代法计算得到初始膨胀段,并根据进口参数和初始膨胀段确定喷管进口及膨胀面影响域;确定影响域的上膨胀面和下膨胀面发出的最后两根特征线,并获得其交点,该交点为特征线交点;将核心点连接至特征线交点;根据流量守恒定律、进口影响域和经过核心点的左行特征线,采用有旋特征线法确定待设计的推力喷管的上壁面型线;确定下壁面型线,完成推力喷管设计。本发明在满足几何和气动约束条件下最大化性能,且喷管与飞行器的机身融合更好。
  • 一种基于交互作用的浮选药剂制度优化方法-201910889767.7
  • 王长艳;侯英;黄贵臣;徐冬林;陶东平;张旭;王恩雷;吴前锋;谢冬冬;吴中贤 - 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 2019-09-20 - 2019-12-31 - G06F17/50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交互作用的浮选药剂制度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选矿厂浮选给矿为原料,采用均匀试验方法获得试验数据;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出浮选效率,再通过计算机SPSS软件建立浮选效率与浮选药剂制度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然后针对SPSS软件建立的数学模型,应用MATLAB软件分析浮选药剂的交互作用对浮选的影响并进行数学处理;最后通过对MATLAB软件的数学处理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优化的浮选药剂制度。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1)浮选对比试验精矿产率提高3.09%,精矿品位提高0.44%,回收率提高2.48%;(2)本发明对其它有用矿物浮选药剂制度的建立具有普遍意义。
  • 金属矿山矿井通风三维可视化仿真辅助决策控制系统及方法-201910904896.9
  • 撒占友;杨帅;刘杰;王昊;杨鸿克 - 青岛理工大学
  • 2019-09-24 - 2019-12-31 - G06F17/50
  • 本发明公开了金属矿山矿井通风三维可视化仿真辅助决策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视频监视系统、环境监测系统、远程自动监控系统及矿井通风三维仿真模拟系统;所述矿井通风三维仿真模拟系统可以对视频监视系统做出指令操作,根据需要在视频监视界面切换到指定的位置;所述环境监测系统根据监测到的井下环境参数进行监视并传输至矿井通风三维仿真模拟系统;所述矿井通风三维仿真模拟系统将监测到的实时数据与已经存在于数据库中的相关井巷数据结合起来,对通风网络进行实时解算和三维仿真,并利用远程自动监控系统对通风系统进行远程调节控制。实现了矿井通风三维仿真模拟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视频监视系统系统和远程自动监控系统系统的自适应运行。
  • 用于系统级封装模块的建模方法和电子设备-201910912086.8
  • 李亚妮;张建锋;刘群;刘鸿瑾;石昊 - 北京轩宇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 2019-09-25 - 2019-12-31 - G06F17/50
  •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可靠性分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系统级封装模块的建模方法。依据印制电路板设计,建立印制电路板模型;依据引脚布局及成型标准,进行引脚、焊盘及焊料建模;其中,印制电路板模型通过引脚和焊料与其他器件连接,形成板级模型。通过建立印制电路板模型为其他部件提供固联基础,进行引脚、焊盘及焊料建模,并将印制电路板模型通过引脚和焊料与其他器件连接,提高了模型的详细度,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系统级封装模块建模过于简化导致的局部可靠性分析精度较低的问题。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于系统级封装模块的电子设备。
  •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零件预加工方法及零件-201910922387.9
  • 段明红;郑汉华;张俊春;张乔波;王树强;杨友奇 - 云南齐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 2019-09-27 - 2019-12-31 - G06F17/5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零件预加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在预设软件中建立建筑模型;在建筑模型上标注需要用到装配式建筑零件的区域;利用建筑模型信息,根据标注区域的特征确定当前区域所需装配零件的类型和尺寸大小;根据确定的装配零件类型和尺寸大小,在标注区域进行空间排料和数量计算;根据所述空间排料结果,进行料单出图根据所述零件料单图纸对零件材料进行加工、切割,得到零件。本发明利用BIM技术,通过设计空间排料图,计算所需零件的类型和数量,集中切割、加工,然后将成品零件运输至作业区域进行施工,避免在作业现场对零件的切割加工。
  •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屋顶瓦片-201910922761.5
  • 段明红;郑汉华;张俊春;张乔波;王树强;杨友奇 - 云南齐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 2019-09-27 - 2019-12-31 - G06F17/5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屋顶瓦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BIM技术以及建筑屋顶本体,所示BIM技术应建立目标建筑的BIM模型,其中,建立的BIM模型,用于反映完整的所述目标建筑,并记录所述目标建筑的三维坐标;基于建立的BIM模型,部署安防监控摄像头;建筑物顶本体包括:包括本体(9),所述本体(9)上设置有斜板A(3)、斜板B(6),所述本体(9)一侧设置有凸板(1),所述本体(9)另一侧设置有与凸板(1)适配的凹槽(8),所述本体(9)下方在凸板(1)处设置有勾板A(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屋顶瓦片,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可靠,本发明内部中空并填充有绝热填充物,表面有反射层,隔热效果好。
  • 一种用于抑制涡激振动的非线性能量阱优化设计方法-201910962331.6
  • 陈东阳;顾超杰;李迺璐;孙振业;曹久发;朱卫军;杨华;杨俊伟 - 扬州大学
  • 2019-10-11 - 2019-12-31 - G06F17/50
  • 本发明公开了非线性振动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抑制涡激振动的非线性能量阱优化设计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非线性能量阱参数选取不合理造成的非线性能量阱对柱体振动抑制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基于Van der Pol尾流振子模型和Van der Pol方程建立在非线性能量阱作用下的柱体涡激振动模型;计算设计工况下的涡激振动响应;将优化算法与柱体涡激振动模型相结合,建立非线性能量阱减振装置优化设计模型,并获得满足条件的非线性能量阱参数;将决定的非线性能量阱参数作为实物设计目标。本发明能更高效寻找到满足设计要求的非线性能量阱参数,最大程度抑制柱体的涡激振动。
  • 基于电阻抗成像损伤监测的复合材料强度预测方法-201810986433.7
  • 高希光;魏婷婷;宋迎东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18-08-28 - 2019-12-31 - G06F17/50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电阻抗成像损伤监测的复合材料强度预测方法。所述基于电阻抗成像损伤监测的复合材料强度预测方法包括:一、电阻抗成像损伤检测步骤组建用于电流激励和电压测量的电极阵列到被测结构件的外形边界;采集电极上的数据并处理,利用测量得到的数据重建构件电阻率分布图像并以图形的方式显示,利用结构内部损伤状况与结构内部电阻率分布的映射关系,实现结构损伤的实时检测;二、结构强度实时预测分析步骤将电阻抗成像损伤检测步骤得到的损伤实时检测结果与有限元渐进损伤强度分析理论相结合实现结构强度预测;融合接近未知真实损伤状况的结构件损伤检测信息,实现在有损伤情况下对结构件损伤后剩余强度的准确预测。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